“大学开学那天,我要自己走进校门。”说这句话时,曹雅琳眼里有光。
8月14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家中,18岁的曹雅琳手指紧扣助步器,深吸一口气,右腿向前挪动了半步。父亲曹光兴护在她身侧,脸上盛满笑意。这次,他的后背不再是女儿唯一的支撑。
就在5天前,曹雅琳完成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出院。12年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如无形的枷锁,禁锢了她的脚步。漫漫求学路上,是父亲曹光兴——这位被网友称为“硬汉父亲”的男人,用宽厚的脊背,扛起了女儿的全部重量。风雨无阻、寒暑不辍,从小学到高中,4000多个日夜的往返奔波,直至今年高考,他依然稳稳地将女儿背进考场。
(资料图)
这份深沉的父爱,经过本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后,触动了千万心灵。爱心如潮奔涌:有车企送来新车改善出行;某银行提供了电脑和生活物资;一位网友捐出5000元,并愿分享奋斗经验;更有无数素未谋面的热心人,用点滴善款汇成暖流。
父亲背女儿上学,一背十二载,感动众网友。记者 颜篁 摄
正是这股暖流,推开了希望之门。柳州工人医院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派出专家奔赴三江评估,并做出了温暖的决定:全额免除曹雅琳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及住院期间所有费用!
“脊柱是身体的顶梁柱,肌肉无力会导致其倾斜弯曲。”主刀的脊柱外科主任彭小忠解释道。无影灯下,医疗团队目标清晰:既要扶正这根“顶梁柱”改善外形,更要阻止弯曲对心肺功能的进一步压迫。
手术很成功!
8月6日,在众人紧张又期待的目光中,曹雅琳依靠助步器,慢慢站起来,随即小心翼翼地迈出左脚,接着右脚——一步,两步!12年来,她首次无需伏于父亲背上,可以依靠自身力量向前移动。
九月金秋,河池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将迎来这位特殊新生。考虑到仍需家人贴身照料,她和父母商议:“到时在学校附近租房子吧,别影响同学。”
这份懂事令人动容。目前,三江当地相关部门正积极与学校沟通,希望为她安排便利的就读条件。
谈及未来,曹雅琳规划明晰:“身体活动空间有限,但代码世界无边,我想成为一名程序员。先好好完成学业,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等有能力了,一定要报答爸妈的养育之恩,再多做公益活动,把大家给我的温暖传递下去。”
12年风雨路,父亲的脊背是她不沉的航船;如今挺起的脊柱,是万千爱心汇聚浇筑的岸。从媒体的镜头到医生的手术刀,从热心网友的善款到地方部门的奔走,无数双手托举起这个侗乡少女的梦想。
疾病曾让曹雅琳被迫弯腰,但爱,赋予她挺起脊背、走向辽阔远方的力量。
报纸版面截图。
鼓点|爱,总能创造奇迹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