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从南宁急救医疗中心了解到,伴随着暑期的到来,玩水消暑的人数增多,南宁120接到溺水的求助电话也相应增加。就在7月16日,一名8岁女孩溺水,路人在120调度员远程视频指导下进行心肺复苏,孩子终于恢复意识。医生提醒,暑假期间,无人看管的自然水域、陌生水域等比较容易发生溺水事故,建议远离这些地方。
突然溺水,路人紧急施救
(相关资料图)
7月16日下午5时43分左右,南宁120调度员李欣华接到了一个紧急求助电话,电话里一名路人焦急地呼救,在江南区壮锦大道的一个小区内,发现一名八九岁的小女孩溺水,刚被救上来时已经陷入昏迷。李欣华一边安抚路人情绪,一边了解孩子的情况。
女童溺水后被救上岸。视频截图
“看胸部有没有起伏,有呼吸了吗?”在了解到孩子仅有微弱的呼吸后,李欣华意识到这种浅表的无效呼吸必需立即进行抢救,马上利用远程视频指导路人进行心肺复苏:“跟着我的频率摁压和吹气,1、2、3、4……”就这样,在李欣华的指导下,溺水孩子逐渐恢复了意识,救护车在约12分钟之时也赶到了现场,并将孩子送往医院救治。
调度员李欣华接到求助电话后马上派出救护车。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黄占玲摄
据李欣华介绍,进入暑期以来,关于溺水的求助电话增加了不少,大部分为儿童溺水。“有时候就算家长在一旁,但没有注意孩子的去向,也会出现溺水,大家要提高警惕。”李欣华说。
注意了,这些地方要远离
夏季外出玩水,哪些地方最容易溺水?对此,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公众培训科主治医师阮慧光介绍,一般无人看管的自然水域、陌生水域等比较容易出现溺水事故。
阮慧光说,有些人会因为在水里待久了,出现体力不足导致溺水,在挣扎期间,如果能引起路人注意,被救的概率比较大。但大多数溺水都是悄无声息的,特别是小孩溺水往往只是安静地在水中挣扎,因为呛水导致呼吸困难,更别说喊叫了,所以突然间就溺水了,等到岸边的人反应过来时,溺水者的生命可能已受到严重威胁。那么,在有保护措施,比如使用游泳圈的情况下,是否还会有溺水的风险?对此,阮慧光表示,如果所用的游泳圈或者救生圈,大小不合适也可能会引发溺水。此外,如果救生圈的材质不合格,也会容易引起破损。
如何施救,正确方式学起来
当看到有人溺水了,应该如何施救?阮慧光建议,如果只是一个不会游泳的路人,可以按照“呼伸抛划”的方式去救溺水者。
呼是大声呼救,通过呼救吸引更多人来提供帮助。伸是伸手将溺水者拉回到岸边,可以把木棍、竹竿等伸过去让溺水者抓住后把溺水者拉回岸边。抛是将一切可以给溺水者提供浮力的东西抛过去,比如绳子、救生圈、救生衣等。划则指的是找到小船、划艇等,快速划过去,把人救起来。即使是会游泳的人也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施救。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