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WAIC 2025期间,汉王科技副总裁、智能电纸本负责人王杰在汉王的展台上,演示时把M10系列电纸本合上电源,屏幕依旧停留在一页会议纪要,“电子纸最大的优势是断电依然显示,不发光,不耗电。这意味着电纸本可以真正替代打印纸,而不是另一块液晶屏。”
采访中,王杰用一句“核心价值是协同”完成了对新战略的总结。过去十年,这家以手写识别起家的公司,正把“电子纸”从阅读器升级为覆盖阅读、办公、教育、会议的多端协同终端,并试图在无纸化浪潮中成为继PC、手机之后的“第三大智能终端”。
资料显示,汉王最早以电子书阅读器切入市场,却在Kindle退出中国后选择深耕垂直场景:手写、录音、OCR、语音转写、AI排版以及跨设备协同。王杰坦言,单一阅读硬件很难盈利,而“硬件+AI+服务”的多元化收入模型,让汉王与其他头部厂商共同占据了国内电纸书市场的主要份额。
在今年的WAIC上,汉王发布了语音王App与电纸本互联互通方案,用户可以在手机上边录音边拍照PPT,内容实时同步到电纸本,点击任何一行手写笔记即可跳回对应录音段落。“以前录音三小时,回听没人愿意;现在一句话就能定位。”王杰现场展示了“边录、边拍、边写”的三重标注流程。
这套协同逻辑正逐步扩展到扫描王、笔记助手、网盘等全家族App,并通过自研网盘实现PC、手机、电纸本三端文件秒级同步。“我们希望用户感觉不到设备切换,只感知到任务完成。”
据悉,电子纸行业长期面临“省电 vs 性能”矛盾。汉王给出的答案是双稳态显示+AI量化推理:CPU在翻页或书写时唤醒,其余时间休眠;语音识别、OCR、大模型推理均通过裁剪后的轻量化模型在端侧运行,重度计算则调用云端。“我们把大模型做到端侧小型化,离线语音识别准确率已超90%,功耗却不到传统方案的三分之一。”
“很多功能不是我们想出来的,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反馈给我们的。”王杰举例,双屏对照批注、语音情感识别、AI会议摘要等需求均来自用户在电商平台和新媒体留言。
值得关注的是,汉王坚持“开放但不复杂”的生态路线。“封闭生态撑不起无纸化办公的碎片化需求,”王杰强调,“哪怕是一款极简记事本,也要预留API接口,让合作伙伴一起实现‘无纸化’目标。”
据介绍,目前,汉王已开放手写笔SDK,允许第三方App调用原笔迹输入、压感识别与AI美化。
“无纸化不会一蹴而就,但一定会指数级加速。我们要做的,是让‘替代纸张’成为用户下意识的选择。”最后,王杰总结道。(记者 林迪)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