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广西新闻摄影学会采访小组将镜头对准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的“花密样小院”,在沉浸式体验瑶乡独特民俗风情的同时,近距离捕捉瑶乡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图景。
(资料图)
8月17日,瑶族群众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花密样小院敲响非遗铜鼓。高东风 摄
8月17日,瑶族群众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花密样小院跳起竹帽舞。高东风 摄
8月17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三合村的姑娘们和游客一起在山水间服装秀。高东风 摄
正午的阳光洒满三合村,采访小组刚踏入村口,便被一阵欢快的铜鼓声吸引。只见身着五彩瑶服的村民们手拉手跳起传统舞蹈,原汁原味的瑶族婚俗展演引得众人驻足,紧接着,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服饰走秀惊艳亮相。不远处的水域上,村民们乘着浆板自在穿梭,岸边的长桌上摆满了五色糯米饭、腊肉等特色美食,这场融合了传统与活力的民俗盛宴,生动诠释着秀美瑶乡的非遗之美。
8月17日,游客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三合村太阳天窗戏水纳凉。高东风 摄
8月17日,游客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三合村太阳天窗戏水纳凉。高东风 摄
8月17日,当地群众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三合村达垄河上划浆板。高东风 摄
“远方的客人请进来哟……”伴随着清脆嘹亮的歌声,几位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手捧绣球上前,将象征吉祥幸福、和谐安康的绣球赠予来访客人,热情地引导大家走进“花密样小院”。这座充满瑶乡韵味的院落,从建筑格局到装饰细节都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正厅悬挂的绘画、刺绣、扎染等艺术品,无不彰显着瑶乡深厚的非遗底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座流动的民族文化博物馆。其中,一幅高达6.6米的巨幅扎染作品《遇见一条会开花的河》尤为引人注目,蓝白交织的图案中,仿佛能看见蓝天白云下都安瑶乡天窗河流上,海菜花肆意绽放的唯美景象。拾级而上,楼梯两侧悬挂的非遗作品如同打开的时空之门,每一件精美的绣品、每一幅灵动的染布,都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而神奇的非遗故事,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穿越时空,走进瑶族先民的生活世界,深切感受传统民族文化的磅礴魅力。
8月17日,身穿民族盛装的游客在花密样小院欣赏扎染作品。高东风 摄
8月17日,身穿民族盛装的游客在花密样小院欣赏扎染作品前翩翩起舞。高东风 摄
“花密样小院”依偎在美丽的太阳天窗与响水关旁,与这两处远近闻名的玩水胜地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关一窗一院”的独特景致。这里四季花开不断,小桥流水潺潺,是夏日避暑的绝佳去处。游客们可以在天窗下泛舟嬉戏、纳凉休憩,甚至在水中品尝地道美食,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受生态瑶乡那份独有的质朴与宁静。
8月17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三合村花密样小院举办“抛绣球”民俗活动。高东风 摄
8月17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三合村花密样小院举办“抛绣球”民俗活动。高东风 摄
“来到小院,游客能体验的远不止休闲住宿。”小院主理人韦丽英笑着介绍,“大家可以亲手参与瑶族服饰从染布、裁衣到挑花刺绣的全过程,当穿上自己制作的瑶服时,那份独特的美丽与自豪难以言表。我们还会邀请老艺人传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密洛陀》,古老的旋律里藏着瑶族的创世神话和千年变迁史,能让人真切感受到瑶族人民骨子里的坚韧与勇敢。若是喜欢热闹,不妨加入瑶族铜鼓舞和壮族扁担舞的队伍,跟着激昂的鼓点、踩着欢快的节奏,亲身领略少数民族同胞的热情与活力。”
8月17日,游客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三合村花密样小院品尝筛箕宴。高东风 摄
8月17日,当地群众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三合村花密样小院品为游客表演非遗打扁担。高东风 摄
8月17日,游客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三合村花密样小院游玩拍照。高东风 摄
据了解,“花密样小院”是“瑶山妹”文创园在原有非遗项目基础上拓展打造的全新传承阵地,它如同一个鲜活的文化窗口,将最纯正的都安民俗风情与非遗之美,生动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