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鼓点有节奏地响起,扮相精美的“角儿”登台上演,唱腔高亢婉转,将观众带入南路丝弦的精彩世界……这是日前在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骆三村“送戏下乡”现场的一幕。
(资料图片)
南路丝弦起源于明朝万历年,古称“弦索腔”,在冀南、豫北等地民间流传,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2021年,南路丝弦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61岁的陈秀枝是邢台市任泽区骆庄乡东盟台村人,是任泽区南路丝弦剧团负责人,也是河北省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秀枝出生在南路丝弦演出世家,她唱过青衣、闺门旦、武旦,扮相出众,唱腔高昂,被誉为南路丝弦“一杆旗”。
陈秀枝介绍,南路丝弦唱腔为曲牌体,板式丰富多彩。南路丝弦曲调婉转高昂,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之称,没有几年的苦功夫,难上舞台。
在表演形式上,南路丝弦中须生的“展功”“髯口功”,花脸的“獠牙功”,小生的“翎子功”独具特色。旦角表演华美细腻,生门演唱火爆热烈,而武生也都是真功夫。
任泽区南路丝弦剧团常演的剧目有一百多部,其中代表剧目《访昆山》已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以前是出门找‘戏’,现在电话邀约越来越多。”陈秀枝说,忙的时候,剧团一年演出约300场次,一出门就是大半年。
近期,任泽区开展了“送戏下乡”“非遗进校园”活动。南路丝弦剧团走村串乡,将戏台子搭在村民家门口,让群众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
“没想到有这么多人来看戏,作为丝弦人,我很振奋。”陈秀枝说,观众以前是“清一色的老年人”,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丝弦青年表演人才少,是传承面临的一大难题。让陈秀枝欣慰的是,儿子王利华跟着剧团走南闯北,如今是乐队总指挥。
今年39岁的王利华,从小耳濡目染,对丝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王利华介绍,剧团正着手将经典剧目的剧本和曲谱著书成册,丝弦剧种来自民间,之前靠口传心授,没有形成文字材料,有的优秀剧目和技艺失传了。
从2017年开始,王利华根据自身知识积累,并向前辈请教,已陆续整理了几部剧目,同时,他们还在继续搜集有代表性的资料,以便完善这些剧目。
“丝弦是古老剧种,但不能故步自封,要继承传统但不拘泥于传统。”王利华表示,“今后,我们将吸纳戏院学生进行重点培养,让这项传统艺术代代有传承。”
记者:白明山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班期为两周一班的国际远洋航线填补了海南通往非洲的集装箱航线空白
- 实现跨境电商与网络直播的有效联动 曹妃甸电商产业发展跑出“新速度”
- 从明令禁止到有序放开 “网售处方药”开闸已历经多年探索与酝酿
- 金价下降叠加国庆传统婚庆旺季 上周末北京多家金店内迎来不少“淘金”客
- 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 就业物价等总体稳定多数指标好于7月
-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 未来中国外汇储备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 4大商圈将打造国际消费体验区 新IP将成为北京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标杆
- 短期“破7”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将出现大幅下行 双向波动是常态
- 有强力支撑和坚实基础做支撑 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 六大国有银行已调整个人存款利率 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15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