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达芝士、马苏里拉、涂抹奶酪、奶酪棒……各类风味独特的奶酪和奶酪制品,如今是超市和电商平台的热销品。但最近不少消费者反映,市面上很多奶酪制品的名称、成分、配料颇为繁杂,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不小心就踩坑。
“孩子很喜欢吃奶酪片,早餐和下午加餐时都会吃上几片。”市民吴女士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家里常备好几种奶酪片,为了让口味更丰富,有时会买不同品牌的不同产品。不过吴女士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奶酪片包装上会注明干酪含量,有些则不会标注。有时恰好是那些没有标注含量的,因为口味新,孩子反而更喜欢吃。但作为家长,还是希望能更清楚地了解产品信息,让孩子吃得放心。”
市民王先生经常给孩子买奶酪棒,最近也纠结于干酪含量和添加剂的问题。“这款奶酪棒,我们一直都是当纯奶酪给孩子吃的,最近才知道并非如此。”王先生告诉记者,他详细咨询了几家奶酪品牌的工作人员才得知,奶酪棒并不是“天然奶酪”,而属于“再制干酪”,而且不同品牌、不同口味的奶酪棒,干酪含量也不一样。“仔细查看才发现,我常买的一款奶酪棒的配料表中,干酪仅排在第三位,食品添加剂却多达十多种,其中还包括防腐剂。”王先生表示,这样的奶酪棒并不是他想要的产品。
市民刘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平时比较喜欢吃奶酪片,因此对市场上常见品牌的各类产品都比较熟悉。“能在包装上标注干酪含量的奶酪片其实并不多。”刘女士告诉记者,特别是一些干酪含量较低的产品,往往都选择“隐藏”这项重要信息,或者用“总乳固体含量”“奶源产地”等信息代替。刘女士表示,包装标注信息“厚此薄彼”,很容易误导消费者。她曾经就在买奶酪片时,因为只注意到包装上特别显眼的“100%”字样,买下了“100%进口奶源”但干酪含量并不高的一种新产品。
乳品市场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市场上常见的各类奶酪片、奶酪棒、芝士碎、芝士条等,在产品类别上基本都属于“再制干酪”,也就是以天然奶酪为原料制成的奶酪制品。按照目前的相关标准,只要干酪含量在15%以上,就符合“再制干酪”的要求。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再制干酪”,其实干酪含量并不一样,再加上商家的花式营销,消费者确实有可能买到一些干酪含量较低的产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已于日前公布,并将在今年年底正式实施。按照新国标的要求,再制干酪的干酪使用比例由原来的大于15%调整为大于50%,而干酪含量在15%到50%之间的可称为干酪制品。业内人士分析,新国标落地将进一步规范市场,为消费者护航。(翟维鹭)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班期为两周一班的国际远洋航线填补了海南通往非洲的集装箱航线空白
- 实现跨境电商与网络直播的有效联动 曹妃甸电商产业发展跑出“新速度”
- 从明令禁止到有序放开 “网售处方药”开闸已历经多年探索与酝酿
- 金价下降叠加国庆传统婚庆旺季 上周末北京多家金店内迎来不少“淘金”客
- 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 就业物价等总体稳定多数指标好于7月
-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 未来中国外汇储备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 4大商圈将打造国际消费体验区 新IP将成为北京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标杆
- 短期“破7”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将出现大幅下行 双向波动是常态
- 有强力支撑和坚实基础做支撑 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 六大国有银行已调整个人存款利率 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15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