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5日)是国际聋人日,2021年,世卫组织发布的首份《世界听力报告》指出,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听力损失影响全球超过15亿人。最新数据显示,在我国,有听力残疾人超过2054万人,听力和言语残疾排在视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与智力残疾之前,居五类残疾之首。据统计,我国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趋势,而且,越来越年轻化。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当下,我国每年新增的急性重度耳聋患者超过3万人。
我国突发性耳聋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资料图】
研究表明,伴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且发病率有增高的态势,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放松心情减缓压力、保证相对充足的睡眠,是预防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手段。对于突发性耳聋,发现后需要立即进行治疗,一般在7至10天以内开始治疗的患者,治愈率可达到60%到70%。如果拖到三个月以上就可能造成永久性耳聋。
另外,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约有11亿青少年因不安全使用智能手机及配套耳机等设备,面临听力损伤的风险。专家介绍,耳朵里毛细胞的数量是固定的,大约在1.2万到1.5万个,这些毛细胞都没有增生的能力,损失一个就会少一个,听力健康,是我们全生命周期应该关心的事情。
这10个日常习惯可能会损害听力
那么,都有哪些生活习惯,可能会导致听力受损呢?这里也总结了日常生活中10个可能会损害听力的习惯,大家可以自查一下。
第一,在地铁及公交车等嘈杂环境中长时间使用耳机;
第二,长时间“煲电话粥”;
第三,经常去酒吧等音量较大的场所;
第四,用硬物掏耳朵;
第五,乘飞机时不注意做吞咽动作;
第六,用力擤鼻涕、吸鼻涕;
第七,不重视感冒、鼻炎、咽炎等容易引发中耳炎的疾病;
第八,滥用抗生素;
第九,身体过度疲劳、压力过大;
第十,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
我国将继续开展耳聋基因筛查残疾预防活动
记者从中国聋人协会了解到,将在全国范围内继续开展耳聋基因筛查残疾预防活动、成年听障人士救助康复项目及就业咨询指导服务,鼓励相关机构和企业加大人工耳蜗、语音转文字等相关辅具的研发力度,为听障人士的信息无障碍环境保驾护航。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金价下降叠加国庆传统婚庆旺季 上周末北京多家金店内迎来不少“淘金”客
- 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 就业物价等总体稳定多数指标好于7月
-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 未来中国外汇储备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 4大商圈将打造国际消费体验区 新IP将成为北京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标杆
- 短期“破7”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将出现大幅下行 双向波动是常态
- 有强力支撑和坚实基础做支撑 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 六大国有银行已调整个人存款利率 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15个基点
- 寄递时令食品的跑腿订单同比增长近七成 消费市场活力持续绽放
- 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 即时零售何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新风口?
- 通过叠加优惠为消费者提供各种让利 茶饮行业出现了明显的降价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