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热点 > 正文
【环球新视野】新时代·新地标|哈尼梯田:“大地雕塑”上书写新的生态故事
2022-09-24 19:42:43 来源:新华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一个个新地标见证了新时代10年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记者带您走进世界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看这里的变化。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从山脚分布延伸至海拔2900多米的山巅,级数最多可达3700多级。站在山腰处望去,最高一级的梯田仿佛一直垒到了云端,似仙境般引人入胜。


(资料图片)

2013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也是中国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遗产。

“红河哈尼梯田申遗经历了13个春秋的艰辛历程,凝结了无数管理者和学者的心血和智慧,可谓是13年磨一剑。”世界遗产哈尼梯田元阳管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元阳县政府办主任徐忠亮说。

哈尼人利用复杂的水渠系统,将水从树木繁盛的山顶引入梯田,构建出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循环农业生态系统。当地群众传承祖辈的文化和技艺,探索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路径,书写动人的生态故事。

2018年1月,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团队应元阳县邀请来调研,编制“阿者科计划”,以“房、人、田”为基础,进行旅游分红标准划分,鼓励村民保护传统民居、耕种梯田、保留村籍。

阿者科村因原始的生态文化被誉为活态的“哈尼民居博物馆”,保存着茅草屋顶、土木结构的伞状“蘑菇屋”。但在很长一段时间,村里人均收入低,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村内脏乱差,老房子摇摇欲坠,传统文化传承面临危机。

随着“阿者科计划”的实施,古老的梯田有了越来越多的新时尚:培育乡村旅游新型农民,农户入股乡村旅游项目做“小股东”;利用“互联网+”,发展梯田红米、鸭蛋、茶叶等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建成农家乐和农家客栈等266家。

自“阿者科计划”实施以来,当地已经进行了6次旅游分红,总分红额达78.51万,户均分红12078元。

“除了旅游分红,我自己还办了农家乐,每年收入能达到两三万元。老祖宗留下来的梯田,还有水源,我们都要保护好、管理好。”元阳县新街镇阿者科村村民高烟苗说。

此外,当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鼓励老百姓把这些土地流转给企业进行规模化的“稻鱼鸭”综合种养,农民也可到公司务工,增加收入。

徐忠亮表示,元阳县将坚定扛起保护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坚定探索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长效机制,奋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守好粮仓,留住乡愁。

记者:曾维

关键词: 红河哈尼梯田 世界遗产 哈尼梯田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