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去年开始,猪肉价格一路走高。今年三月以来,猪肉价格经历了长达14周的连续下降,当消费者期待价格还能再降一些的时候,猪肉价格开始止跌反升了。
近一个多月,猪肉价格涨幅超过19%。那么,此轮价格上涨究竟是何原因,涨价周期将持续多久,最终会涨到什么程度呢?
进入6月,全国猪肉价格止住了连续下跌的脚步,恢复了向上攀升的行情。浙江嘉兴市某农产品市场的猪肉商户们说,最近一个月猪肉的进货价格几乎天天上涨。
商户1:猪肉价格涨了有20多天了,一公斤涨了十元多。
商户2:基本上反弹到去年十月份的价格了,那时候进价是五十元每公斤,现在已经到四十七元每公斤。
上涨的猪价也影响了部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有消费者坦言,猪价涨到了每斤“二”打头的价位以来,购买的次数也比十几块的时候少了。
购买量的减少反映到猪肉商户身上更为直观。嘉兴该农产品市场的商户表示,以往每天能卖十几头猪,现在一天只能卖出几头。
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截至7月3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达到46.05元每公斤。就在一个月多前,也就是5月29日,全国猪肉均价每公斤38.65元。一个月,涨幅超过19%。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表示,商品猪供应紧张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而消费端回暖推动了价格上涨。朱增勇介绍说:“进入5月,餐饮、集团消费和节日效应带动猪肉消费需求。目前全国大部分餐饮企业的经营水平已经恢复到疫情暴发前的80%左右。国内疫情的防控局面得到根本性扭转后,各地的工厂企业学校都已经正常的复工复课,带动猪肉集团消费需求出现了明显增长。端午节人口流动性‘报复式反弹’也刺激了猪肉消费。此外,像活禽市场关停、疫情影响水产品消费等,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鲜猪肉的消费需求。”
此外,国外很多屠宰企业和肉制品加工企业出现了聚集性的暴发疫情,导致国内消费者对于水产品以及进口肉类的消费减少。南方强降雨天气也影响了生猪产品调运。一系列因素导致原本就比较紧张的供给矛盾再次凸显,再次推高了猪价。
记者注意到,此轮猪价上涨有一个特点,就是产区涨幅较高,主销区涨幅相对较小。河北、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浙江、山东等产区5周累计上涨超过6元每公斤,其中山东和河南涨幅约8元每公斤。主销区广东省生猪价格涨幅在3元每公斤左右。
朱增勇表示,随着涨幅的不同,南北猪价的价差正在逐步缩小。在1月底,南北猪价的价差在9元每公斤左右,后期随着整个物流的恢复,在6月中旬,南北猪价的价差回落到4元以内。随着猪价的上涨,养殖户对后期市场看好,所以存在一定的压栏行为。这种压栏行为以及南北猪价价差的缩小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 目前北方产区猪价上涨,后期在南方销区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猪价一定程度的补涨。
后续猪肉价格还会不会继续涨?会涨到什么程度?卓创资讯生猪行业分析师王亚男分析, 7月生猪供应量仍然比较紧张,猪价有小幅上涨的可能,而进入8到11月,生猪复产的效果将陆续显现出来,生猪供应量就会逐步增加,猪价有下滑的可能。受此影响,猪肉价格或先微涨后回落。
朱增勇认为,猪价高点或已过,此轮猪肉价格的反弹是季节性反弹叠加需求恢复、气候等因素导致阶段性上涨,部分时间可能出现较快上涨,但商品猪供给已经出现较好的持续恢复形势,价格超过前期高点可能性不大。他分析,下半年猪肉供需会同步增长,预计供给恢复速度快于消费恢复速度。从外部供给来看,尽管猪肉进口短期小幅回落,猪肉进口量仍将保持高位。此外,8月和9月份是冻品猪肉出库高峰,将会抑制猪价上涨空间。(朱敏)
关键词: 河北猪肉价格上涨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