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预制菜市场风起,肇庆、湛江、韶关、寿光、诸城、梁平等多地争相建设“预制菜之都”,广东、山东、江苏、福建、广西等省份纷纷强化政策激励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频频发力中谁能够拔得头筹?
作为预制菜的策源地和产业聚集地,广东在全国预制菜行业中俨然已是领跑者。仅今年上半年,广东就已在预制菜产业领域斩获多项全国第一,包括发布全国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政策、成立全国首只省级预制菜产业投资基金、启动全国首个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签发全国首批RCEP原产地预制菜证书、规划建设全国第一个预制菜产业园等。
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肇庆市高要区,依托交通区位、土地空间、产业聚集、原材料资源丰富、大湾区大市场等优势打造“中国预制菜产业之都”,全速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肇庆高要)预制菜产业园“第一园”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抢占了发展先机。
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寿光是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在预制菜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以来,寿光把发展预制菜产业作为产业强市的重点,将突出蔬菜预制菜、肉类预制菜、水产预制菜三大产业链条,谋划建设三个预制菜产业园,全面配套物流、仓储、包装、电商、金融等服务功能,打造500亿元级的产业集群。
“巴蜀粮仓”重庆市梁平区也在频频发力。作为国家级重点产粮大区、全国商品粮基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梁平区发展预制菜产业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有信心。今年5月,梁平区印发《关于推动梁平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力争到2025年预制菜全产业链产值达500亿元以上、到2030年预制菜全产业链年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争创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预制菜产业基地,打造“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
地方政府的接连入局,也验证了预制菜产业的火热。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500亿元,今年将达到4100亿元,未来5年内将达到万亿元规模。由此来看,预制菜对任何一个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窗口期的地区来说都是极佳的发展机会。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各省预制菜产业发展水平排行榜》,广东、山东、上海、福建、河南、江苏、四川、安徽、浙江、河北预制菜产业指数位列全国前十。
更多竞争者正在追赶。广西壮族自治区正通过成立预制菜产业发展联盟,建立原材料及食品交易中心等方式,发力打造中国—东盟预制菜产业发展新高地。首届中国—东盟预制菜产业博览会将于9月25日至27日在南宁举办。不过,相较于广东、山东等东部省份,广西预制菜产业起步晚,集聚效应不强,在发展阶段、科技研发、加工水平、冷链物流、市场营销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竞逐预制菜风口,究竟谁能乘风而起?具有深厚的饮食文化、丰富的农业资源以及良好的食品加工基础、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的龙头企业、规模广阔的市场空间及产业空间、便捷高效的冷链仓储及物流服务、有序整合区域内的资源形成技术系统及预制菜产业发展的生态圈……唯有兼具先天优势和后天努力,才有望在预制菜竞争中拔得头筹。(王彩娜)
关键词: 多省份纷纷强化政策激励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谁能够拔得头筹 地方政府的接连入局验证了预制菜产业的火热 谁将争夺预制菜之都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发展 多家企业致力于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
- 继续发挥好外资专班的作用 商务部引导外商持续加大制造业和研发领域的在华投资
- 细化明确项目参建各方质量责任 交通运输部对工程质量行为形成刚性约束
-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强化 服贸会10年见证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 积极展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 本届投洽会将围绕3大板块
- 分为初期、近期、远期3个阶段 跨座式单轨交通客流预测年限应与设计年限一致
- 线上便捷性和个性化推荐优势逐步放大 多快好省的即时零售正在脱颖而出
- 与其他领域不断融合 中国经济蓬勃发展表现出了鲜明的数字化特征
-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河南2022年现代化建设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 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 北京中关村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