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花男孩”走红以来,他们家变化很大。2018年1月,记者去云南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村实地采访时看到,他们一家住在破旧不堪的土坯房里,家里没有像样的家具,在外打工的父亲是家庭支柱;但现在,他们一家住进了16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门口就是新修的水泥路,走20多分钟就能到学校,“冰花男孩”父亲名下还有两辆车。
客观来讲,“冰花男孩”一家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受益者。那张照片引发关注后,社会各界纷纷捐资捐物,云南青基会启动“青春暖冬行动”,学校设施、校舍大幅改善;得益于相关补贴政策,他们家盖了新楼房;“冰花男孩”父亲换了工作,“每天有200元左右的收入”。
然而,在“冰花男孩”父亲发布的网帖中,我们没有看到他对社会的感恩,反倒读出了几分贪婪与不讲道理。他的社交账号的认证信息是“‘冰花男孩’父亲”,可能他觉得儿子的“知名度”能让地方干部对自己更重视,甚至在认定贫困户、安排公益岗位时“特事特办”。
事实上,记者在一些贫困地区调研时发现,像“冰花男孩”父亲这样“争当贫困户”的案例并不罕见。他们已经脱贫摘帽,却总盯着贫困户身份的“好处”。因此,当地村委会核实“冰花男孩”家庭收入和资产情况后拒绝了不合理诉求,这种坚持原则的做法值得点赞。
当前,正是我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愈发繁重,精准识贫已成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按照统一的标准,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方法找出真正的贫困户,了解其贫困状况,分析其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才能为精准扶贫提供科学依据。
精准识贫应当求真务实,杜绝不讲原则的“特事特办”。试想,如果“出名就能走绿色通道”的恶例一开,恐怕会有一些人剑走偏锋,甚至靠恶意炒作博眼球、吸引媒体关注。当地村委会照章办事,传递了清晰信号,有助于让那些“争当贫困户”的人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
“扶贫先扶志”,是实践反复证明的经验。归根结底,脱贫攻坚还是要在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上下功夫。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贫困户精准识别不容“打折扣”。要让有少数心存侥幸的人明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实现从“争当贫困户”向“争当脱贫户”转变。(评论员林碧锋)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