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于社交媒体、假肢控制和电子游戏
据英国《自然》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工程学研究,美国科学家团队报告了一种可通信、可覆盖皮肤表面的无线触敏界面。这个装置通过机械振动的方式进行信息通信,可作为虚拟现实(VR)合成皮肤,应用于社交媒体、假肢控制和电子游戏。
虚拟现实技术又称灵境技术,其囊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等,最基本的实现方式,就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而“VR皮肤”,顾名思义就是可以让用户通过一块“皮肤”,真实感受到虚拟现实中的虚拟物体的技术。
此前许多实现所谓可通信“VR皮肤”的方法,都需要借助紧贴在佩戴者身体上的多组有线电极。这些电极通过产生振动来刺激感官体验。但事实证明,要找到能产生目标反应的合适电压和电流,又不给皮肤造成疼痛或电刺激损伤,绝非易事。
为了制造一种更舒适的柔性界面,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约翰·罗杰斯及其同事,设计了一种装置,包含无线免电池电子系统和可穿戴触敏界面的系统,并描述了所需的材料、器件结构、供电策略和通信方案。这款“VR皮肤”可以通过嵌在柔性材料中的振动致动器阵列,实现电子可编程通信以及身体的感觉输入。
研究团队用一系列应用,演示了这款“VR皮肤”的功能。比如,这个系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向心爱的人传递触觉感受,复制手部假肢抓握的物体形状,还能让电子游戏玩家在佩戴时感受到战斗类游戏中的攻击。
总编辑圈点
VR中的触觉体验还是障碍吗?通过佩戴“VR皮肤”,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伸手感觉到丝缎的光滑和沙砾的粗糙、一只小狗的温暖和一条蛇的冰凉,并将这种感触传递给他人。更妙的是,其无线免电池设计极大增强了用户的沉浸式体验。而在现实世界中,这一原型还可能在神经科学领域展开,用于康复研究,一些失去触觉的病人,很有可能通过它找回触碰东西的感觉。(记者 张梦然)
关键词: 虚拟现实皮肤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