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市面上一些“儿童食品”以“少盐”“营养”“健康”“有机”等噱头吸引眼球,而实际上只是变换了包装、体积和口味,与同类普通食品没什么差别,标价却翻了倍,许多父母不明就里纷纷购买。
父母爱儿女心切,什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在为孩子们选择食品时,父母毫不吝啬。正是利用人们的这一心理,一些商家悄悄炒作起儿童食品。许多大型超市甚至还专门设置了儿童食品专区,出售标有“儿童”字样的饮用水、面条、水饺、牛排、零食、调味品等。这些商品大都采用迷你、卡通等可爱型包装,让小朋友爱不释手,也让父母觉得确实物有所值。
然而,这些“儿童食品”真的都适合儿童吗?仔细看成分,有些与同类普通食品无异,有些还添加了口感更好的香精;再看价格,大部分比同类普通食品更贵,有些还贵好几倍。例如,某电商平台出售一款儿童榨菜,包装上标有醒目的“儿童”字样,但营养表上注明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等物质含量与普通榨菜大同小异。
从营养学上看,儿童的消化功能是在出生后才逐渐发育完善的,即在不同的阶段胃肠只能适应不同的食物,因此儿童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都应该高于同类普通食品,才能适应儿童的肠胃发育。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在食品成分和配方上下足功夫。当下市面上这些“儿童食品”只不过是一些商家打着幌子在借机炒作的概念而已。
目前,我国对0至3岁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米粉和泥类辅食制定了监管标准,但对3岁以上儿童的食品,没有针对性的标准,主要是依据《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法律法规来进行管理。对目前市场上所谓的儿童专用食品,比如儿童酱油、儿童牛奶、儿童面条、儿童饼干等,其监管标准还有待完善。正是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专门的法律法规,唯利是图的商家越来越多,钻起了“儿童食品”市场监管的空子,这一现象亟待整治规范。
面对形形色色的所谓“儿童食品”,应尽快完善监管体系。一方面,应针对儿童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尽快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条规,规范儿童食品标签标识和广告宣传。另一方面,及时曝光那些打着“儿童食品”旗号、实际生产和销售劣质食品的企业,并进行严厉惩处,让孩子们吃得开心、放心。(申少铁)
关键词: 儿童食品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