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有利于垃圾分类的新发明不断涌现,新技术得到应用,不少网友直呼“高手在民间”。
垃圾必须分类定时定点投放,湿垃圾必须破袋投放……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7月初在上海实施。如今,这项政策已经落地两个多月了,落地效果如何,市民评价咋样?
据记者了解,上海垃圾管理新规落地两个多月来,湿垃圾清运量显著增加,干垃圾明显减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上海可回收物回收量达到4500吨/日,较2018年底增长了5倍;湿垃圾分出量约达到9200吨/日,较2018年底增长了130%;干垃圾处置量控制在低于15500吨/日,比2018年底减少了26%。
专家表示,湿垃圾分出量是检验垃圾分类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垃圾分类后,有回收价值的东西将不再被湿垃圾污染,干垃圾焚烧成本降低,湿垃圾则可制成肥料、沼气等。此外,干垃圾中混有湿垃圾含量降低后,焚烧炉燃烧稳定性有了明显提高。湿垃圾分拣去除塑料袋等杂质后,经过粉碎、蒸煮、提油等步骤,被送入厌氧罐进行发酵产生沼气,每吨湿垃圾能产生沼气约80立方米,燃烧后可发电150千瓦时左右。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邓建平表示,两个多月来,上海宣传氛围日益浓厚,全程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市民参与热情高涨。截至目前,上海已完成2万个分类投放点改造和4万余只道路废物箱标识的更新。配置及涂装湿垃圾车1092辆、干垃圾车3197辆、有害垃圾车80辆以及可回收物回收车154辆。
上海在推进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时,部分市民遇到一些实际困难,难免会有些抱怨。如何有温度地推进“定时定点”投放?
据介绍,上海按照“定点要坚持逐步推行,定时要灵活,撤桶要鼓励,破袋要引导”的思路,建议有条件的小区因地制宜适当延长垃圾箱房开放时间,同时大力推广“破袋神器”。对夏季湿垃圾容易腐烂发臭问题,还会督促相关单位,增加清运频次。
不仅如此,一些有利于垃圾分类的新发明不断涌现,新技术得到应用,不少网友直呼“高手在民间”。
花费近10年,“发明达人”王新德发明了一台8小时能分拣约50吨垃圾的自动垃圾分类机。这个分类机能将混合垃圾中的玻璃瓶、建筑垃圾或大骨头等硬质物、厨余垃圾、塑料袋分离。
上海浦东张江人工智能岛上,一款智能分类垃圾桶能将投入的垃圾进行自动检测分类,通过翻转设置将其投入相应垃圾桶。另一款智能垃圾桶则能实时监测干垃圾、可回收垃圾的满溢度,提示物业公司及时处置。这些“聪明”的垃圾桶有望部分用于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
不过,尽管垃圾分类取得阶段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单位生活垃圾分类不如居住区推进效果好,居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还需更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还需完善,末端资源化利用设施尚需加快建设。(记者 沈则瑾)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