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开学季,从大学到幼儿园,大到数百万元的学区房,小到几十元的教辅用品,为了给孩子创造条件,家长舍得花钱,商家们也瞅准了商机。一些家长无奈地说:开学“买买买”已成为“碎钞机”。专家呼吁,应防止过度消费,养成孩子相互攀比的不良习气,要让开学经济转变成“经济”开学。
“老大到了上学年龄,赶在今年登记入学前买了一套学区房,花了150多万元。我和爱人是工薪阶层,多亏了家里老人支持。”兰州的苏先生说。
在很多城市,动辄几百万元的学区房成为许多家长开学买买买的“终极消费”。北京西城区的一家房产中介人员告诉记者,每年下半学期前,是学区房交易的高峰期,他们也会因此加大营销力度。
“家长们为了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教育机会,舍得投入,愿意付出。”这位中介人员说。
相对于学区房这样的“大宗商品”,更常见的则是家长们为孩子置办电子产品、衣物等。一家电商平台的工作人员表示,每年的开学期间,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会开展针对学生的促销活动。而事实上,这段时间也是这类产品的销售旺季。记者发现,北京的一些商场甚至推出了“持录取通知书或学生证打折”的活动。
“不要说大学,现在中小学生用手机的都不在少数。孩子们之间也难免会有攀比心理,而家长们‘尽力给孩子创造好条件’的心理实际上助长了这种攀比。”徐莎是北京一所中学的班主任,她发现,每年一开学,班上的学生聚在一起,常常讨论暑假去哪里旅游了、新买了什么电子产品等话题,而这些又和家长的消费能力相关。
在教辅用品方面,一些家长在选购时,也体现出了“独到”之处。一支中性笔20多元,一支钢笔数百元……教辅市场上的进口品牌文具受到了家长欢迎。记者了解到,这些价格高昂的产品除了标榜自身的“高质量”外,还声称“更环保”,不少家长就是冲着“更环保”的噱头去购买的。
实际上,开学买买买已成为不少家长的负担。“到了要上学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孩子是个‘碎钞机’。”这是不少家长的共鸣。不过,要么是因为“别人家的孩子都有,自己家孩子如果没有会自卑”,要么是“为了孩子,再大投入都值得”,这种开学买买买更像是家长们“甜蜜的负担”。
但是,有教育专家提醒,学生没有独立经济能力,家长应该理性消费,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这样有助于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开学经济”容易滋生攀比之风,学校可以给予必要的引导,将正确消费观教育纳入进来,把“开学经济”变成“经济”开学。(记者 邓崎凡)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