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中介”、“假猎头”、“扣证件”……每年的“金三银四”都是求职高峰期,不少求职者年后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平台,然而求职路上“陷阱”也多多,让人防不胜防。求职者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坑”呢?该怎么辨别避免呢?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该局提醒广大求职者,找工作时应警惕并正确识别求职陷阱,保护好自身权益。
设陷阱骗钱财
小胥去某中介公司找工作,缴纳了200元押金后,接到的工作任务是在电线杆上刷公司宣传广告。但这份工作他仅干了1个小时就被联防队员勒令停工了,理由是违背市容管理条例。身无分文的小胥只好找中介求助,却被告知押金不能退。他随后找到了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才了解到这家公司是一家曾被取缔的黑中介。
记者了解到,春节过后是广大求职者求职的高峰期,类似“黑中介”“假猎头”这样的招聘陷阱也时有发生。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求职中容易存在的八大陷阱,分别是“黑中介”、“假猎头”、“假老乡”、“假兼职”、“乱收费”、“扣证件”、“培训贷”以及“非法传销”,最终目的都是骗取求职者的钱财。
求职缴费扣留证件等均为“套路”
“火车站、汽车站周边,时常出没一些骑摩托车或开面包车的人,他们看到拖着行李的农民工,就会主动上前套近乎,以老乡的名义,主动搭讪求职者,热心向其介绍工作,专门坑害求职者并骗取钱财。还有些打着高薪兼职、点击鼠标就赚钱、刷单返现等幌子进行金融诈骗。”该负责人提醒,求职者到陌生城市,应该擦亮眼睛,避免上当受骗。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切勿轻信“老乡”说辞,并到正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求职。不要轻信既轻松又赚钱的“好差事”,同时,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泄露银行卡、网银和支付宝密码等信息。
此外,求职者应谨记,应聘工作本身并不需要任何费用,对于将先交报名费、培训费等作为条件的招聘面试都要谨慎对待。入职体检通常都是要求求职者自行到二甲以上医院进行,正规单位不会代收体检费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没有权利扣留他人证件原件,求职者不要将证件原件交付他人。需要提供证件复印或者影印件的,要在合适位置注明具体用途。
四点“反套路”远离“陷阱”
那么,求职者该如何远离“陷阱”呢?市人社局总结了四点“反套路”:
1.劳动者求职时,可到当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求职,如人力资源市场、职介中心、人才中心;也可到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推荐认定的诚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求职。
2.找到意向工作信息后,要和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亲友沟通情况,冷静听取他们的意见或相关领域工作经验。建议最好咨询并参考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三个人以上的意见建议。
3.接到招聘邀约后,及时上网核实相关信息,特别是要到市场监管部门的官方网站查询该用人单位注册或者备案情况,若查不到相关信息就说明该单位可能不存在。
4.一旦发现黑中介,可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如遭遇求职应聘陷阱或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请立即向公安部门报警。(记者 庄瑞玉)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