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历史,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曾经经历过长达5年的衰退期。2009年至2011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全面回暖,三四线城市土地供应大幅提升,如无锡、常州、宁波等城市一年供地的面积需要三年时间才能消化。大量供地之后,新区建设需要建设周期,项目配套不完善,购房需求下降,部分城市出现大量“鬼城”。大量房企进入三四线城市后被套,供给过量之下房价也无起色,最后房企和金融机构纷纷逃离三四线城市。
2015年,随着去库存政策的深化以及棚改货币化政策的推进,三四线城市迎来房价上涨契机。但棚改货币化仅为催化作用,这次三四线市场的复苏可以称为体系性复苏,同时受益于以下三个因素:
第一,供给真空。2013年之后土地市场成交情况恶劣,土地价格低,政府无力收储,因此政府开始主动控制土地出让量,三四线城市的供给随之呈较低水平。
第二,一二线溢出效应。一二线城市土地供应减少之后,房企开始寻找三四线机会,金融机构在一二线调控政策后,也开始寻找三四线机会。对于购房者和投资者来说,一二线城市房票难得,而三四线房价相对较低,投资门槛也较低。
第三,新城配套完善。新城经过几年的开发和建设后逐步开始成熟,交通、商业、学区配套完善,激发了居民的购房需求。
未来,仍有两大因素能够支持三四线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一方面,部分三四线城市城区人口比重较低,人口从村、镇向市区集中带来的购房需求仍是比较明显的;另一方面,即使是一些人口流出较多、产业基础薄弱的城市,外出打工者受制于一二线城市购房资格和高企的房价,也有很多会选择返乡置业,这也会带来需求的支撑。另外三四线城市的自住改善型需求也是比较充分的,例如碧桂园的好房子系列产品在三四线城市卖得非常好,也正是因为碧桂园发掘了这一类需求,进行了产品打磨,进一步拓宽了其在三四线城市的市场份额。
(作者系亿翰智库地产首席分析师)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