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资讯频道 > 国内 > 正文
评论|看电影屏摄,不对也不好
2021-02-09 22:46:05 来源:楚天都市报看楚天

极目新闻评论员屈旌

近日,刘德华、沈腾、雷佳音、杨幂、董子健等多位春节档电影的演员,联合以视频形式发出倡议:正在放映的电影不是景点,屏摄是不文明行为。呼吁观众们文明观影,拒绝屏摄,却引发了网络争议。(据2月9日人民网)

什么是屏摄,就是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用手机对电影屏幕上的画面进行拍照或者录像。拒绝屏摄,本来是文明观影的基本常识,一直以来电影界也都在呼吁和倡议,本不应该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但是,由于国内的电影文化积累不足,文明观影意识不强,依然出现了令人哭笑不得的争议。

一个常见的看法是,对整部电影进行屏摄盗录当然是不行的,存在盗版的嫌疑,侵犯了知识产权,但出于分享日常的心理,只是拍张照或者拍一小段视频发到微博、朋友圈,难道也不行吗?反对派认为,只要拍就错了,但支持派却觉得,何必如此上纲上线。于是,分歧就从这里出现了。

只要不是盗版,不是出于侵犯知识产权的动机,拍那么一两张,一小段,没必要这么疾言厉色地指责。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一般有两个理由。

其一,电影观众是消费者,既然给了钱,爱拍屏幕是我自由。这一说法颇有些胡搅蛮缠,买电影票购买的只是观影服务,并不包括拍摄屏幕内容并公开发布的权利,每张电影票后面都有观影须知,其中包括不能“屏摄”。

第二种更具迷惑性,认为这是观众评价权的一部分,如果觉得电影很好,拍下来发社交媒体,是帮电影做宣传。然而,没有任何一个电影宣传方,对于这样的宣传表示过感谢,相反,众多片方都发声呼吁观众不要屏摄,至于其他观众,相信对于剧透党深恶痛绝的人也不在少数。要评价电影,文字即可表达感受,评分更能客观衡量。

一部热映的电影,如何证明自己来过,看过,体会过,屏摄是能想到的,最为直接的方式,当“自我中心”的观念占据上风之后,对于公共秩序和利益就会产生无意识的忽视,而当很多人都习惯了这种忽视之后,再来强调它,就很容易被扣上“道德绑架”的帽子。

事实上,这并不只是单纯的道德问题,2017年颁布实施的《电影促进法》中明确规定:“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对正在放映的电影进行录音录像。发现进行录音录像的,电影院工作人员有权予以制止,并要求其删除;对拒不听从的,有权要求其离场。”但是,顾客是上帝啊,有几个影院会为了不在现场的片方的权利,去得罪现场的观众?尤其是,当多数人都不以为忤盲从跟风时,法律很难得到执行。

既然法律规定了,就代表着对是非对错的一种判定。更何况,屏摄的益处,不过是部分人的自我满足,但是害处却很明显:扰乱观影秩序,破坏观影体验,不利于电影文化的积淀和涵养,更是对创作者的不尊重。

当你走进影院,你应该是期待着享受一场视觉旅行,感受别样人生的乐趣,而不是打个卡,发个圈就行了。和杜绝大声喧哗、随意走动、强行剧透一样,屏摄真的不对,也不好。

关键词: 评论 看电影 不对 不好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