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数量今年将扩容。据报道,日前,科技部发文要求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扩大博士后招收数量。沪上各高校博士后工作站目前已陆续推出博士后招聘计划,今年一些高校的博士后招聘人数较之往年最多的扩容40%以上,而且不少高校通过打通博士后进入教职的通道,提升博士后岗位的吸引力,并为未来储备优质师资和研究力量。
此前,科技部在官方网站公布《关于科技创新支撑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的若干措施》,明确在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项目中,推动高校、科研院所设立科研助理或辅助人员岗位,扩大博士后岗位规模,其劳务费用和有关社保补助按规定从项目经费中列支。扩大博士后岗位规模,是应对疫情对高校博士毕业生就业冲击的重要举措。更重要的是,此举也可让“博士后”真正回归其本来面目。从另一个角度看,提供更多“博士后”科研机会,对该群体来说也是一次“职业化”锻炼,可提升其就业能力,促进他们更好就业、创业,利于高校及科研机构储备人才。
中国的博士后制度,是在借鉴发达国家相关工作机制的基础上设立的,但对博士后的定位却与之有所不同。1985年,中国启动博士后制度、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当时每年招收的博士生只有3000多人。博士后制度,不是为了给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博士提供继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科研工作的机会,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吸引他们在出站后选择在高校、科研机构任职。换句话说,这是留住博士、吸引博士毕业生从事科研工作的一种手段。
也因此,中国对博士后进站人员出台多种优惠政策及措施,社会舆论也多认为,博士后比博士“高一级”。虽然相关部门明确表示,博士后只是“经历”而非“学历”,博士后是“职位”不是“学位”,但在现实中,仍有不少单位和个人将其作为高于博士的学历对待。进而也出现部分高校和机构,尤其是企业将博士后工作站作为形象工程的现象,走上重申请轻建设的歧路,一些博士后工作站最后只能沦为摆设。
对于我国博士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早在2015年由国办印发的文件中已经直戳痛点,指出我国博士后制度还存在定位不够明确、设站单位主体作用发挥不足、培养质量有待提升、招收培养评估办法不够健全、国际化水平不高等问题。随着我国博士教育规模扩大,当前的博士生培养、就业等面临的情势与问题,与30多年前已有很大不同,亟须对博士后制度有新的明确定位。
根据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当年我国招收博士生9.55万人,在学博士生38.95万人,毕业博士生6.07万人。博士生的招生规模是1985年的30倍。据统计,今年我国的博士招生规模将超过10万。从博士生的就业选择看,相当数量的博士生想留高校、科研机构,从事学术职业或将都变得越来越难。“攻读博士后”成为不少博士毕业生的一种选择。据统计,2019年,我国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人数达25514人。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把博士后明确定位为:为毕业博士生提供一段时间的科研工作机会,作为其工作经历之一。如此,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也将会以更务实的态度建好流动站,设置博士后岗位,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增设更多岗位。
对于博士后“扩招”,有舆论担心会影响其培养质量,这就走入了把岗位扩招理解为学位扩招的误区了。博士后的培养质量,取决于岗位设计以及岗位要求。从某种程度说,在博士后制度实施30多年后,中国的博士后制度将真正与世界接轨。(作者:熊丙奇,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关键词: 博士后“扩招”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