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3月15日电 (记者夏晓伦)3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人民网1号演播厅对外发布2023年“提振消费信心”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报告。报告显示,55.6%的受访者表示过去一年遇到了消费问题,38.5%的受访者没有遇到问题,还有6.0%的受访者则表示不清楚,或者可能没意识。
值得注意的事,受访者选择“默默忍受”的比例为2.5%,连续两年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消费者维权意愿持续增强。
报告指出了“默默忍受”不继续维权的原因,前三大问题分别是“维权程序复杂”“举证困难”“维权成本过高”,各自占比为38.2%、34.6%、33.7%。“对监管没信心”和“投诉渠道较少”也是受访者“默默忍受”的重要原因。
与过去几年情况相比:一方面,超九成消费者能够识别消费问题,比重有所上升;另一方面,消费者遭遇问题的比例有所降低,表明了消费者自主消费意识和问题辨识能力的普遍提升。
报告还指出,当遭遇消费问题时,消费者会通过多种维权渠道进行维权。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选择向第三方责任平台进行申诉的比例最高,达45.4%;其次是找经营者直接协商解决,占比为38.2%;第三是向市场监管等行政执法部门进行投诉,比例为31.0%。向消协等社会组织进行投诉的受访者占比约为25.7%,与往年基本持平。
值得关注的是,受访者在商品或服务页面发布差评的占比(28.7%)超过向消协等社会组织进行投诉,表明消费者更加善于运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的评价权和社会监督权利,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另外,“不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没有维权意识”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17.8%、16.6%。还有与14.2%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自己被侵权了”。
(责编:王仁宏、吕骞)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键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