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国庆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22亿人次,同比减少18.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0.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72.1亿元,同比减少26.2%,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44.2%。
受新一轮疫情多点散发的影响,这个国庆长假的消费热情还是被抑制住了。尽管如此,各大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依然是人山人海,看来假日经济还是按捺不住的“火”。这蕴含着以下的信息:一是疫情还是对假日经济带来了突出影响;二是中国庞大的市场容量和消费热情虽然被抑制,但依然充满活力和愿景;三是今年“十一”假期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十一”长假本是消费旺季,连同随后的“双11”网购活动,成为“线下”“线上”齐发力促消费的双核动力,也为稳经济带来冲刺动能。但是,今年国庆,无论出游人数还是国内旅游收入,同比都有所减少。三年疫情给国庆假日经济带来的冲击还是有影响的。
从消费市场或整个服务业看,被疫情抑制的消费动能或许有一定的衰减,但整体动能还在,即使不会带来报复性增长,但也会形成一定反弹。今年国庆假日期间各大旅游城市和景点人满为患的场景,可以说是久违了——也可认为是按捺不住的“火”。如果不是疫情影响,“十一”经济的数据会更好。这更说明,中国庞大的市场容量还在,14亿人的消费活力依然,所以消费端稳经济的基础依然牢靠。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十一”长假,消费市场有了新特点和新亮点。
一方面,喜迎二十大给今年国庆假日经济带来新体验。从北京到上海再到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活动备受游客追崇。北京展览馆举办“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海历史博物馆举办《光明摇篮精神之源——迎“二十大”上海红色文物史料展》。湖北、福建、四川和重庆等地也纷纷举办具有各地特色的“喜迎二十大”和红色旅游相结合的各种文旅活动。
另一方面,各地推出具有特色的旅游消费活动。在精准防控疫情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市场调节作用,有的放矢地做大假日经济蛋糕。譬如,全国各级文化馆组织活动13940场,参与人次5927.48万,共有10801家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占A级景区总数的75%。此外,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有关部门发布国庆假期12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推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28条。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及试点城市举办约9100场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发放2.83亿元文化和旅游消费惠民补贴,参与人数超1.4亿人次,直接带动文化和旅游消费154.1亿元。
此外,今年国庆假日“夜经济”更热火,“云经济”更丰富,周边游更热火。这也是疫情倒逼下的消费拓展或消费升级。
消费已成为提振经济增长主引擎,疫情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这表明疫情对假日消费带来了强抑制,同时也影响到了市场供需大平衡。今年国庆消费虽然受到疫情抑制,但也呈现出按捺不住的“火”,而且今年国庆消费还呈现出新特色和新亮点。随着中央和地方稳经济措施的系统发力,加之年底消费旺季的接踵而来,稳经济成效可期。(张敬伟)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连续五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 仓储行业整体保持平稳向好态势
- 山岳类景区进入榜单 老年人出游已成为人们“十一”假期关注的话题
- 指数继续回升 9月国内大宗商品市场稳中向好的趋势进一步明显
- 从高位逐步趋缓 今年以来物流服务价格总体均位于较高水平
- 高价农产品频现市场 “谷贱伤农”的话题再一次引起各方关注
- 班期为两周一班的国际远洋航线填补了海南通往非洲的集装箱航线空白
- 实现跨境电商与网络直播的有效联动 曹妃甸电商产业发展跑出“新速度”
- 从明令禁止到有序放开 “网售处方药”开闸已历经多年探索与酝酿
- 金价下降叠加国庆传统婚庆旺季 上周末北京多家金店内迎来不少“淘金”客
- 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 就业物价等总体稳定多数指标好于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