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24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刘俊研究员最新在内蒙古大青山动物群研究发现吐鲁番兽属新种化石“九峰吐鲁番兽”,距今约2.55亿至2.52亿年,这也是目前发现的首个2.5亿年前既在热带又在温带分布的二齿兽类属。
中国科学家在古动物研究领域这一重要成果论文,近日由国际专业学术期刊PeerJ在线发表。
刘俊介绍说,大青山即“敕勒川,阴山下”的阴山,最新研究在大青山动物群二叠系脑包沟组最常见的一种二齿兽类化石中,共新发现包括1个近乎完整的二齿兽类骨架在内的5个个体,将其归入了吐鲁番兽属,并命名为一新种“九峰吐鲁番兽”。
吐鲁番兽是大型的二齿兽类,个体可以达到2米以上,体型大小相当于现在河马,目前已知其最大头骨长度超过60厘米。它们的头吻部高而陡立,面区布满小坑,前顶骨凹陷,间颞区窄长,前颌骨与额骨相连,侧视可见前颌骨腭面。
最新发现并命名的新种“九峰吐鲁番兽”与之前在新疆发现的博格达种比较,主要特征区别包括:泪骨与隔颌骨相连,鼻骨突显著凸起,犬齿位置相对眼眶前缘更靠后,泪骨向前延伸不及前额骨,前颌骨有背中脊。
刘俊指出,虽然二齿兽类是当时常见的四足动物,有完整的骨架的属种还是很少,尤其是中到大型的种类。新发现的“九峰吐鲁番兽”正型标本中保存了由50枚脊柱组成的完整脊柱(6枚颈椎、23枚背椎、6枚荐椎、15枚尾椎)。目前看来,二齿兽类脊椎数目介于40-50枚之间,大多数有6枚颈椎、3-7枚荐椎,不超过25枚背椎及15枚尾椎,尾巴都不长。
二叠纪四足动物中,吐鲁番兽是目前唯一被确认既分布在新疆又分布在华北的物种,表明新疆锅底坑组与脑包沟组时代大致相当,综合研究对比认为,脑包沟组时代大致为距今2.55亿-2.52亿年。“此前还没有发现(2.5亿年前)既在热带又在温带分布的二齿兽类属,而吐鲁番兽是第一个。”刘俊说。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