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节前物价上涨,1月CPI为何转负?官方权威解读
国家统计局2月10日公布最新数据,2021年1月,CPI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1.0%,食品价格是影响CPI的主要因素。
分析1月CPI数据,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认为,今年1月,CPI再度“转负”,由上月上涨0.2%转为下降0.3%,主要受春节错月导致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环比涨幅扩大0.3个百分点,意味着物价较去年12月有一定程度上涨,主要受节日临近、局部地区疫情和低温天气等因素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迎来新一轮价格指数基期轮换,今日发布的CPI数据是基期轮换后的首次数据发布。国家统计局城市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经测算,本次基期轮换对CPI各月同比指数的影响平均约为0.03个百分点。
━━━━━
蔬菜价格环比涨19%,系降温及雨雪天气影响
开年以来,居民对食品价格上涨感受明显,蔬菜、鸡蛋等价格均不同程度涨价,食品价格成为影响CPI环比上涨的主要因素。今年1月,食品价格上涨4.1%,涨幅扩大1.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78个百分点。
董莉娟认为,1月份,蔬菜价格环比上涨19.0%,涨幅扩大10.5个百分点,主要由于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及雨雪天气影响,鲜菜生产储运成本增加。
鸡蛋价格上涨,则是由于产蛋鸡存栏有所下降,加之疫情影响部分地区鸡蛋外销,鸡蛋价格在元旦后两周冲高,1月环比上涨11.1%,涨幅扩大8.2个百分点。
受节前消费需求增加、饲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猪肉、牛肉和羊肉价格也分别上涨5.6%、1.2%和2.7%。
非食品价格方面,1月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22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4.2%、4.6%和5.0%。
━━━━━
鼠年牛年春节错月,致CPI同比涨幅回落
近3个月,CPI同比在正负区间内波动。去年11月,CPI同比下降0.5%,时隔11年再次进入负区间,随后12月迅速转正,同比上涨0.2%。今年1月再度转负,同比下降0.3%。
董莉娟表示,CPI二度转负是受到春节错月导致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主要表现为服务价格同比下降较多。
去年1月份恰逢鼠年春节,且疫情影响还未显现,服务价格上涨较多,其中飞机票和旅行社收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31.3%和10.1%,美发和家庭服务价格环比分别上涨5.2%和3.2%。
牛年春节在2月份,加之局部散发疫情影响,1月份居民出行及一些接触式服务消费均有减少,出行类服务价格同比下降较多。其中,飞机票和旅行社收费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3.2%和9.9%,美发价格同比下降1.3%,家庭服务价格同比涨幅则从去年的3.5%回落至今年的0.9%。
据测算,在1月份0.3%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3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0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下降0.3%,
━━━━━
CPI迎来“新基期”,外卖、网约车消费进入调查目录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迎来新一轮价格指数基期轮换,也对CPI同比数据产生轻微影响。经测算,本次基期轮换对CPI各月同比指数的影响平均约为0.03个百分点。
何为价格指数基期轮换?国家统计局城市司相关负责人解释,CPI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相对数。CPI调查的内容是从居民成千上万消费类别和品种中选取的、最能代表多数人日常消费行为的商品和服务。
选出的这一组商品和服务,被形象地称为“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为保证价格指数的连续性和可比性,通常在一定时期内把“一篮子”商品和服务固定,俗称“固定篮子”。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消费结构相应发生变化,CPI调查的“固定篮子”需要及时调整,否则就会失去代表性,无法反映居民最新的消费结构情况,也就是“基期轮换”。
据了解,我国CPI逢“5”和“0”的年份作为基期,在基期年选取“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五年保持不变。2021年-2025年,国家统计局将编制和发布以2020年为基期的CPI。今日发布的CPI数据是基期轮换后的首次数据发布。
此次基期轮换,CPI“固定篮子”里的商品和服务有哪些变化?前述负责人表示,调整后的调查分类目录大类保持不变,仍为8个大类,基本分类从262个增加至268个,在对部分消费项目删减、合并的基础上,增加了外卖、母婴护理服务、新能源小汽车、可穿戴智能设备、网约车费用等新兴商品和服务。
分类权数方面,新基期剔除了非洲猪瘟、新冠疫情等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异常影响,重新进行测算。与上轮基期(2016年-2020年)相比,新基期的权数总体变动不大。
前述负责人表示,随着新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新基期,CPI调查将进一步提高网络交易数据占比,逐步拓展商场、超市扫描数据的应用范围。
国家统计局2月10日公布最新数据,2021年1月,CPI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1.0%,食品价格是影响CPI的主要因素。
分析1月CPI数据,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认为,今年1月,CPI再度“转负”,由上月上涨0.2%转为下降0.3%,主要受春节错月导致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环比涨幅扩大0.3个百分点,意味着物价较去年12月有一定程度上涨,主要受节日临近、局部地区疫情和低温天气等因素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迎来新一轮价格指数基期轮换,今日发布的CPI数据是基期轮换后的首次数据发布。国家统计局城市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经测算,本次基期轮换对CPI各月同比指数的影响平均约为0.03个百分点。
━━━━━
蔬菜价格环比涨19%,系降温及雨雪天气影响
开年以来,居民对食品价格上涨感受明显,蔬菜、鸡蛋等价格均不同程度涨价,食品价格成为影响CPI环比上涨的主要因素。今年1月,食品价格上涨4.1%,涨幅扩大1.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78个百分点。
董莉娟认为,1月份,蔬菜价格环比上涨19.0%,涨幅扩大10.5个百分点,主要由于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及雨雪天气影响,鲜菜生产储运成本增加。
鸡蛋价格上涨,则是由于产蛋鸡存栏有所下降,加之疫情影响部分地区鸡蛋外销,鸡蛋价格在元旦后两周冲高,1月环比上涨11.1%,涨幅扩大8.2个百分点。
受节前消费需求增加、饲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猪肉、牛肉和羊肉价格也分别上涨5.6%、1.2%和2.7%。
非食品价格方面,1月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22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4.2%、4.6%和5.0%。
━━━━━
鼠年牛年春节错月,致CPI同比涨幅回落
近3个月,CPI同比在正负区间内波动。去年11月,CPI同比下降0.5%,时隔11年再次进入负区间,随后12月迅速转正,同比上涨0.2%。今年1月再度转负,同比下降0.3%。
董莉娟表示,CPI二度转负是受到春节错月导致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主要表现为服务价格同比下降较多。
去年1月份恰逢鼠年春节,且疫情影响还未显现,服务价格上涨较多,其中飞机票和旅行社收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31.3%和10.1%,美发和家庭服务价格环比分别上涨5.2%和3.2%。
牛年春节在2月份,加之局部散发疫情影响,1月份居民出行及一些接触式服务消费均有减少,出行类服务价格同比下降较多。其中,飞机票和旅行社收费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3.2%和9.9%,美发价格同比下降1.3%,家庭服务价格同比涨幅则从去年的3.5%回落至今年的0.9%。
据测算,在1月份0.3%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3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0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下降0.3%,
━━━━━
CPI迎来“新基期”,外卖、网约车消费进入调查目录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迎来新一轮价格指数基期轮换,也对CPI同比数据产生轻微影响。经测算,本次基期轮换对CPI各月同比指数的影响平均约为0.03个百分点。
何为价格指数基期轮换?国家统计局城市司相关负责人解释,CPI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相对数。CPI调查的内容是从居民成千上万消费类别和品种中选取的、最能代表多数人日常消费行为的商品和服务。
选出的这一组商品和服务,被形象地称为“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为保证价格指数的连续性和可比性,通常在一定时期内把“一篮子”商品和服务固定,俗称“固定篮子”。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消费结构相应发生变化,CPI调查的“固定篮子”需要及时调整,否则就会失去代表性,无法反映居民最新的消费结构情况,也就是“基期轮换”。
据了解,我国CPI逢“5”和“0”的年份作为基期,在基期年选取“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五年保持不变。2021年-2025年,国家统计局将编制和发布以2020年为基期的CPI。今日发布的CPI数据是基期轮换后的首次数据发布。
此次基期轮换,CPI“固定篮子”里的商品和服务有哪些变化?前述负责人表示,调整后的调查分类目录大类保持不变,仍为8个大类,基本分类从262个增加至268个,在对部分消费项目删减、合并的基础上,增加了外卖、母婴护理服务、新能源小汽车、可穿戴智能设备、网约车费用等新兴商品和服务。
分类权数方面,新基期剔除了非洲猪瘟、新冠疫情等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异常影响,重新进行测算。与上轮基期(2016年-2020年)相比,新基期的权数总体变动不大。
前述负责人表示,随着新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新基期,CPI调查将进一步提高网络交易数据占比,逐步拓展商场、超市扫描数据的应用范围。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