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抵经营贷资金可能流入房地产市场”“想买千万元楼盘,先交百万元‘喝茶费’”“一边悲叹失业,一边热切讨论房价大涨”……疫情影响未散,深圳楼市近来呈现的火爆行情让人吃惊。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3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显示,深圳同比涨幅居于北上广深首位。
经济恢复尚在路上,楼市炒作却已火爆,不少网民直呼“看不懂”。作为年轻的创新之城,深圳楼市有一定市场支撑,但合理需求之外也有非理性操作。有业内人士分析,疫情后一些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或与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项目实施办法”等有关,企业主全款买了房之后,可以用来做抵押低息贷款。
随后,监管部门迅速采取措施。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发出《关于房抵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情况的紧急自查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开展自查,重点梳理借款人(含企业或个人)1月25日以来的新购房产,并以新购房产作抵押的贷款情况等。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也强调,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项目“贷款必须用于支持对象生产经营”。
在防控疫情中推出的实体经济扶持政策下,本应“精准滴灌”进入实体经济的信贷资源,缘何涌入楼市,进而助长社会炒作之风、伤害实体经济?对信贷资源用途的监管不到位,是重要原因。疫情之下,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出台了针对实体企业的扶持政策,但不能拨了钱、贷了款、贴了息就放任不管,而要完善相关监督、管理、制衡机制。
要保证相关信贷资金“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必须真正落实“房住不炒”长效机制。“抵押贷”“喝茶费”“首付贷”,几年来,楼市“金融创新”层出不穷。本应是居住属性的住宅、楼房,如今却成为投资品,集纳经济资源不说,更聚拢了过量的教育资源、社会资源、媒体资源等公共资源。有专家分析,3月以来深圳楼市的这一轮上涨行情,各路自媒体或真或假的“热切宣传”“功不可没”。专家建议,在短期采取措施加大监管之外,要采取措施淡化房屋之上附加的社会资源属性,真正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落实“房住不炒”要求。
“精准滴灌”实体经济,要“开渠引水”,扩大政策“工具箱”。楼市之热为我们提了醒,也带来疫情之下经济扶持政策的深远思考。采取降准、降息、贴息等措施时,能够更容易获得资金的往往是企业群体,但普惠性、针对普通市民的政策工具尚不算多。应该推出更多化整为零、支持消费的政策举措,一方面可降低资金流向楼市的炒作风险,另一方面可产生推动发展的乘数效应,更能起到关怀民生、促进消费的作用。
部分区域实体经济与楼市火热“两张皮”现象,给我们敲响警钟,折射疫情之下扶持政策的短板。在有序复工复产之际更要确保精准施策、资源合理匹配,这也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每逢刺激经济,房价即“蠢蠢欲动”,“这一集已经看过”,是该翻篇的时候了!(孙飞)
关键词: 深圳楼市“火爆”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