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闻眼2023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支持小摊、小店活起来、火起来”;今年2月,广西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充分就业增强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提出鼓励发展夜间经济等特色经营……在相关措施的加持下,南宁的夜间经济如虎添翼,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 连日来,记者兵分多路,寻找夜市小摊小故事,记录他们奋斗的样子,展现夜间经济在促进灵活就业、驱动多元消费、增强市场活力方面的独特魅力。南国早报-广西云客户端今起推出《夜市摊点亮我的生活》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王肇巩(马哥)和爱人边制作蚵仔煎边跟顾客聊天。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罗贝尔/文 游拥军/图
中山路美食街是南宁的一张美食文化名片。如今,在中山路的街角,依旧灯火通明、满路飘香。今年2月,摊贩们搬迁到中山路万象汇附近的临时过渡安置点,他们继续经营着深夜食堂,守护着市井繁华。
3月10日,南国早报记者来到南宁中山路万象汇附近的夜市临时过渡安置点,看到一家特别的夫妻档小吃摊。妻子负责在摊前煎制小吃,伴随着呲呲的煎炸声,蚵仔煎的香气扑鼻而来。丈夫马哥驻守后方阵地,穿梭在烹制小吃和照顾食客之间,时不时还用他特有的语调与食客聊聊闲事、唠唠家常。
今年58岁的王肇巩是中国台湾高雄市人,朋友称其为“马哥”,今年已是他来南宁生活的第13个年头。2008年,马哥通过社交软件认识了来自玉林的小妹,两人喜结良缘,一同来到南宁生活。2010年,夫妻二人在中山路夜市支起一辆美食小餐车,开始做起了蚵仔煎、三杯鸡等小吃生意。
凌晨1时,当食客们酒足饭饱相继离去,马哥夫妇也歇了下来。马哥向记者回忆道,初次来到南宁就觉得这里的气候与台湾很相似,中山路夜市颇有台湾夜市的氛围,便与妻子商量盘下中山路美食街的摊位,售卖自制的台湾小吃。
马哥告诉记者,2012年是中山路美食街台湾小吃竞争激烈的时期,当时有22家台湾人开设的小吃摊,然而如今在中山路夜市临时安置点上,仅存马哥的蚵仔煎和台湾奶茶两家台湾小吃店。
马哥夫妇也曾尝试过到西关路夜市、台湾街附近摆摊经营。在南宁辗转多地后,今年2月,夫妻俩选择回到中山路这条熟悉的巷口,推着使用了13年的小餐车,继续经营台湾美食的小本生意。马哥说,蚵仔煎重回中山路是老食客们的心愿,夫妇俩怀着对中山路老街的不舍情感,再次回到了这里。
今年2月,南宁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项目开始施工,辖区政府部门为摊主在中山路万象汇附近安排了临时过渡安置点,除了马哥夫妇,在临时过渡安置点上还有许多不愿离去的“守望者”。他们因为情怀所以热爱,用心经营三尺小摊;因情怀所以坚守,驻守中山路美食巷口;也因情怀所以等待,盼望美食街修缮完工之日,续写昔日辉煌篇章。
关键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