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英国《卫报》分析美国环境保护局等机构数据后发现,“毒列车”脱轨事故造成人员和动物中毒的情况在美国并非个案,化学品泄漏事故在美国频发,平均约两天一起。一些住在化工厂附近的居民忧心忡忡,常备逃生物资,随时准备疏散。
(资料图片)
约两天一起
《卫报》25日援引美国政府问责局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报道,美国有将近1.2万处设施存放的“极危险化学品”数量,达到一旦发生泄漏事故会危害人员和环境的水平。这些设施包括炼油厂、化学品制造厂、化肥厂等。
美国环境保护局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3年,上述设施发生超过1650起泄漏事故,平均每年发生约160起。2014年至2020年发生超过775起泄漏事故。
非营利机构美国防止化学灾害联盟的数据显示,截至本月18日,美国今年已发生近40起化学品泄漏安全事故,平均不到两天就发生一起。该机构2020年4月以来记录到至少475起化学品泄漏事故,去年记录到188起,比2021年增加11起。这些事故严重程度不尽相同,但均对居民健康和环境构成威胁。
去年9月,加利福尼亚州一家资源回收设施发生腐蚀性物质溢出事故,造成9人中毒需要就医,300人疏散;去年10月,路易斯安那州一家石油化工企业发生化学品爆炸事故,附近居民被疏散;去年11月,堪萨斯州一家酒厂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100多名居民呼吸系统出现问题需就医,学校关闭。去年12月发生多起化学品泄漏事故,在其中一起发生在堪萨斯州北部的事故中,一根粗大的输油管道破裂,200多万升原油流到附近地面与河道中。至今仍有数百名工人在清理污染。治污费用近5亿美元。
每天活在恐惧中
据美国防止化学灾害联盟统计,包括本月初在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镇发生的“毒列车”脱轨事故在内,美国近两年半里发生10起与铁路相关的化学品泄漏事故。
美国绝大部分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在数以千计使用或存储危险化学品的设施附近。曾在美国环境保护局负责化学品安全事务的马蒂·斯塔尼斯劳斯告诉《卫报》记者,住在化工厂附近的居民对类似东巴勒斯坦镇的化学品泄漏事故“司空见惯”,“他们每天活在可能发生事故的恐惧中”。
斯塔尼斯劳斯说,美国有约2亿人经常面临遇到化学品泄漏事故的风险,其中许多人是有色人种,或弱势群体。
时刻准备逃生
埃博妮·科克伦与丈夫和16岁的儿子住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一片工业区附近,那里位于“毒列车”事故现场以南约640公里处。当地因为有11家化工厂得名“橡胶镇”。
据《卫报》报道,当地居民经常闻到“奇怪的”气味。为随时应对化学品泄漏,科克伦家中常备应急背包,里面装有急救用品、护目镜、换洗衣服等物品。
科克伦是呼吁防止化工厂污染的“橡胶镇紧急行动”公益机构的一名志愿者。该机构致力于监测化工厂周围空气质量,组织疏散演习,帮助居民做好应对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准备。
“毒列车”脱轨事故发生后,美国国会49名议员呼吁美国环境保护局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加利福尼亚州联邦众议员娜内特·巴拉甘说,运载有毒化学品列车脱轨事故是一起“环境灾难”,联邦政府亟需采取措施,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欧飒)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