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植保无人机在沃野穿梭,“土特产”借由网络电商和乡村公路畅销全国,绿水青山间的民宿小院“圈粉”八方来客……
(相关资料图)
这是近年中国乡村的繁忙景象,也是各地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推进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的生动写照。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稳定完善帮扶政策。13日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出重要部署。
2021年2月,中国宣布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中国同样意识到,在广大脱贫地区,尤其是昔日深度贫困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抗风险能力不强,因此必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吴国宝指出,要因地制宜建立监测标准年度调整机制、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落实精准帮扶措施。
加大对疫情、自然灾害、严重疾病等风险隐患的排查力度,成为各地防返贫致贫工作的新着力点。
甘肃省医保部门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监测平台发现,平凉市静宁县尹岔村村民杜某医疗支出较大,经乡村振兴部门认定后,于去年8月纳入“因病突发严重困难户”范围,落实报销21.17万元,涵盖医疗费用的81.3%,有效减轻了个人负担。
2022年,全国65.3%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更加健全,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
2022年11月23日,在陕西安康市紫阳县红椿镇七里沟社区电商服务站,一名自主创业的电商主播在直播带货。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持续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行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力争提高到60%以上,重点支持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
最近,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脱贫户金凤花忙着在艾草地里浇水看护。“在这里打工一年收入近万元。”
事实上,近年来,汤阴县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全县艾草种植面积1.5万亩,形成了集艾草种植、加工、销售、艾灸培训、艾制品开发于一体的成熟产业链,为乡村振兴铺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精深加工的路子,艾草变身数十种产品,价值翻了好几番。”安阳九头仙艾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公司累计带动当地5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帮助3000多户脱贫户致富增收。
中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正在稳步发展,832个脱贫县每个县已初步培育2至3个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的主导产业。
加强基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农业品牌建设,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成为多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部分。
一系列新举措为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壮链、强链,以洛川苹果、赣南脐橙、定西马铃薯、苍溪猕猴桃等为代表的特色品牌不断发展壮大,让农民共享增值收益。
新年伊始,各地各部门在组织脱贫人口外出务工与促进就近就地就业方面双向发力,稳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
四川与浙江、福建、甘肃、重庆人社部门签订《省际劳务协作框架协议》,促进劳动力跨省流动、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
江西鹰潭建成“农民工地图”和50万农村劳动力数据库,实现“岗位找人”;重庆借助“就业数字大脑”,对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智能匹配推送就业岗位。
2022年,全国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达到3278万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4342元,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
在脱贫攻坚完成、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中国持续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4%,基本实现村村通电、通硬化路、通客车、通光纤和4G网络。
“马路硬化后方便多了,好多客户愿意上门买鸡蛋,日子越来越好。”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狮石村高山土鸡养殖户程保富说。
狮石村驻村第一书记曹健介绍,村里已拆除旱厕100多个,建成多处公路和停车场,“今年将新设2处观景台和1处旅游公厕,进一步盘活绿水青山资源,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乡村宜居又宜业,吸引各类要素不断聚集,目前全国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1120万人,进一步筑牢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
中国各地各部门正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今年将重点从守底线、促发展两个方面加强部署和落实,加快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发展步伐,让脱贫群众生活越过越红火。
(记者 马欣然 张文静 刘金辉 徐欣涛 梁军)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
头条
- 环球今热点: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约520万台(新数据 新看点)仅2022年就增长260万台左右
- 热评丨和春天一同到来,“一号文件”强调这五“强”
- 全球快讯:春来水暖鸟先知
- 天天最资讯丨新春走基层丨春运洗涤忙
- 湖南株洲: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每日讯息
- 环球热消息:我国市场主体达1.7亿户 其中个体工商户1.14亿户约占总量三分之二
- 要闻速递:让文物活起来|这幅与津城“双向奔赴”的古画,究竟有多香?(片尾有彩蛋)
-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全国政协委员蓝闽波:创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新机制
- 去年风电光伏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8%
- 不误农时不负春!各地抢抓农时 全力保障春耕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