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梦圆,燃情冰雪。2023年2月4日,是北京冬奥会开幕一周年的日子。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筹办举办推动了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
冰雪如何改变中国人的生活?冰雪产业有怎样的发展?“后冬奥”时代,我们将如何更好地利用北京冬奥遗产?让我们一起走进《冰雪之光》,感受冰雪的无限魅力。
(资料图)
“银丝带”与“大雪花”和谐共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台独特的艺术造型,深深印刻在人们的冬奥记忆中,也承载着中国人“一起上冰雪”的热情。
邵懿是北京冬奥会期间国家速滑馆制冰团队负责人。北京冬奥会后,他投入到“后冬奥”时代的场馆运营工作中,主要负责国家速滑馆的冰上培训业务,进一步做好“冰丝带”的赛后利用。
眼下正值北京冬奥会后的首个雪季,有不少滑雪爱好者搭乘京张高铁去崇礼滑雪。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筹办举办便捷了区域交通,同时促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产业联动更加紧密,公共服务更加均衡,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
谢彤是土生土长的崇礼人。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冬奥成功后,一些大型滑雪赛事相继在崇礼举办,谢彤跟随前辈到赛场观摩学习。不到20岁时,他就成为当地滑雪场的一名教练。2019年,他又成为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滑雪队的教练。
张隽宁是谢彤的队员,她在第六届北京市中小学生冬季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北京冬奥会开幕以后,张隽宁感觉与同伴们有了更多的交流话题,朋友们会向她请教滑雪方面的问题,这让她有很大的成就感,也促进了她滑雪成绩的提高。
在崇礼,大约每四人中就有一人从事冰雪相关工作。崇礼人仝海涛在雪场从事酒店后勤保障工作。冬奥会拉动了冰雪经济的发展,仝海涛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后冬奥”时代,冰雪资源带来的红利持续显现。
冬奥梦圆,燃情冰雪。中国通过筹办和举办北京冬奥会,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创造了丰厚的冬奥遗产,这份宝贵的财富正推动着中国体育事业和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
记者:杨阳、殷家捷、李俞辉、胡函博、刘春晖、夏子麟、张骁、曲澜娟、苏凯洋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