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新网成都1月11日电 (记者 岳依桐)记者11日从四川省文物局获悉,四川遂宁桃花河遗址发现手斧、手镐、重型刮削器以及南方旷野遗址中罕见的动物化石等遗物,年代初步估计在距今20万年至5万年之间。专家认为,该遗址是继皮洛遗址之后,四川旧石器时代又一重要且罕见的大型旷野遗址,是我国旧石器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
2021年,遂宁市文管所联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涪江流域开展主动考古调查工作,并取得包括明确旧石器时代遗存在内的一系列重要发现。此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2年5月、6月和11月分别在涪江流域遂宁段和涪江流域绵阳段开展了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分别于遂宁市和绵阳市发现了20多处旧石器地点,它们皆位于涪江流域三、四级阶地上。调查发现手斧、手镐、重型刮削器等数百件典型石制品,充分展示了在涪江流域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具有极大潜力,并在同年6月2日发现遗物丰富、地层堆积较好而又正在被基本建设破坏的桃花河遗址。
2022年7月,为配合当地基建工作,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桃花河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该院旧石器研究所所长、桃花河遗址考古项目领队郑喆轩在研讨会上介绍,该遗址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香山镇,包含鄢家沟和田家湾两个地点,均属涪江左岸阶地。桃花河遗址鄢家沟地点位于香山镇梁陈村,初步认为属涪江左岸三级阶地,阶地面呈东西走向,面积巨大,达9万余平方米。田家湾地点位于香山镇新城坝村,初步认为属于涪江左岸四级阶地。
本次发掘初步揭露了三期旧石器时代文化。三期文化自下而上,发展连续贯通,但又呈现出阶段性差异。其中,第一期在石制品组合中含有较高比例的大石核、大石片以及以大石片为毛坯的重型刮削器,此外含有少量手斧、手镐、石刀等较典型的大型切割工具;第二期石制品尺寸有所缩小,大石核、大石片和重型刮削器较第一期比重下降,中小型石核、石片和工具比重上升,存在中小型石片工具;第三期基本不见大石片及重型刮削器,以中小型石核、石片和工具为主,且对石料有一定选择性。三个文化期均发现了石制品密集区,不同密集区各具特色,多数石制品没有风化、磨蚀痕迹,有的石制品碎片则可以成功拼合,初步表明遗址为原地埋藏,为讨论人类行为模式、遗址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提供了线索。此外,遗址也发现了数十件动物化石,初步判断有鹿、牛、马等大中型食草类动物。
据介绍,桃花河遗址测年工作正在开展,根据现有考古材料以及初步的文化因素分析,专家认为桃花河遗址的年代初步估计在距今20万年至5万年之间,更准确的年代将以后续光释光测年为准。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幼平介绍,中国南方旧石器考古从广西百色到陕西汉中频有发现。发现的遗址不少,但出土的石制品数量却并不多,“桃花河遗址面积大、发现遗物多、密度高,应该属于基本营地或中心营地,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这是期待已久的好遗址。”
据介绍,桃花河遗址发现的遗物也非常丰富。最大宗的是石制品,数量大、分布密集,在南方旷野遗址中比较少见。因为南方土壤是酸性,保留下的动物化石十分珍贵。此外,遗址体现的人类技术和文化特点非常鲜明,遗址使用石器原料来源清楚,就是原地利用河床砾石进行剥制,尤其遗址从下层到上层,可以看出石器呈现的明显变化——组合大小和原料利用皆有不同,尤其上层的原料来源更单一,可见石器原料的选择性更强。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