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如果感染新冠病毒
会有啥症状
(资料图片)
会把病毒传染给胎儿吗
孕产妇出现异常症状怎么办
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国家妇产疾病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乔杰来解答
孕产妇如果感染新冠病毒
会有什么样的症状
从国内情况和国际报道看,目前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毒后,总体上发病率、症状、病程都和普通人群相似。主要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比如咳嗽、咽痛、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全身酸痛、发热等。病程基本为5~7天。
孕妇感染者会把病毒传染给胎儿吗
目前研究显示,孕妇感染新冠病毒,几乎不会传染给胎儿。
如果是产后,母亲感染后和新生儿接触时还是需要做好防护,母亲在佩戴N95口罩,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如果孕产妇出现了
发热、干咳等症状,该怎么办
可以做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明确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相对比较便捷,也是居家期间较为合适的选择。
对症治疗。发热可以进行物理降温,多饮水。可以选择孕产妇可以用的中药来对症治疗。如果选用退烧的西药,超过38.5℃可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注意退烧药物选用一种即可,不要同时服用多种退烧药,以免造成肝肾损害。通常发热和咽痛等症状会在3~4天后缓解,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健康监测。加强自我健康监测,注意做好体温、心率、血压三项监测,可以做好记录在就诊时提供给医护人员。孕晚期还需要关注胎动情况,每天监测1小时,每小时有3次以上胎动。
均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不要焦虑。足够的休息和睡眠对于早康复非常重要。
及时就医。若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或者感到头痛、头晕、心慌、喘憋等严重不适;或者出现腹痛、阴道出血、阴道流液、胎动异常等症状,要及时联系助产机构,遵医嘱及时就医。
孕产妇身边出现了感染者或密接
该怎么办
如果家里出现感染者,尽可能保证孕产妇在空间上有一个相对的隔离,更好地保证其生活和休息。感染者和孕产妇要分开就餐,其他日常用品也需要分开,尤其要注意卫生间的消毒。平时居住的空间要注意通风。
如果工作环境中出现感染者,可以申请安排居家工作相对隔离。如果工作需要继续在同一环境下工作,则需要严格佩戴N95口罩,注意手卫生和工作环境通风,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孕产妇怎么做好个人防护
戴口罩。孕产妇在公共场所务必佩戴好口罩,在医院就诊需要佩戴N95口罩。
手卫生。要保持手卫生,从公共场所返回以及触摸可疑暴露物后,均建议用洗手液或香皂按标准洗手法,用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含75%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少聚集。非必要不出门,不聚餐,不去或减少去人流量大的地方;出行尽量不乘坐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工具;通过网上预约挂号、预约检查等,尽量减少在医院的停留时间;利用互联网线上咨询与医生沟通。
多学习。各级妇幼保健机构都有相应的孕产期健康知识课程,孕妇学校的内容非常丰富,建议孕妇和家人主动学习,了解孕产期知识,自己做好预防和监测。
好心态。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保证均衡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
头条
- 进博会各展台上各种直播设备林立 直播成为越来越多外商的选择
- 在整体上保持了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继续实行配额免费分配
- 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虚拟现实产业正迈入以产品升级和融合应用为主线的战略窗口期
- 很多具体制度安排含金量高短期可见成效 有利于解决个体工商户“急难愁盼”问题
- 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 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市场监管法律法规规章数据库
- 巩固成果守底线为保民生防通胀 前三季度农业收成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支撑
- 流动性优化定价效率进一步得到提升 科创板做市望迎来增量资金持续入场
- 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7.5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陕西外贸结构明显优化
- 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取得显著成效
- 增速较前8个月略降 我国进出口仍有信心克服国外市场压力安全承受能力不会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