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眼下进入农民储粮售粮高峰期。在吉林很多乡村,过去农民把收获的玉米直接堆放在地里。而现在,不少农家院子多了一个个崭新的储粮仓,里面装满了金黄的玉米,实现粮食立体储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吉林省农安县新农乡平安堡村,种粮大户徐平今年2000多亩土地收获了上百万斤玉米。他新建了三栋如高墙一般的“玉米楼子”,里面装满了玉米棒子。
在东北,农民把安放在庭院里的储粮仓俗称“玉米楼子”,一般由钢管和铁丝网制成。“‘玉米楼子’通风、防潮,更利于玉米储存,预计减少粮食损耗2%到5%。”徐平说。
受储粮习惯和储粮条件影响,之前很多东北农民秋收后直接将玉米堆放在土地上,俗称“地趴粮”。去年11月初,吉林出现大雪天气,不少农民的“地趴粮”因发霉导致损耗增加。
今年以来,吉林在中西部粮食主产区通过鼓励农民搭建科学储粮仓,建设集中储粮点,完善粮食产后服务等措施开展“地趴粮”整治,大大减少粮食损耗,促进农民节粮增收。
记者走访发现,除了“玉米楼子”,还有不少农民用木板和玉米秸秆建成简易粮仓。各地在消除“地趴粮”过程中结合农民种植规模和储粮条件分类施策。对于种植规模小、没有搭建储粮装具意愿的农户,鼓励用网袋码垛,做好底部垫层,实现立体通风储粮。
今年秋收前,吉林西部的双辽市玻璃山镇合心村统一采购了红砖、钢管和聚乙烯网。不少农民在自家院子的泥地上垫起红砖,用聚乙烯网围成“栈子”,用于储存玉米。
合心村种植玉米500公顷左右,玉米产量近1000万斤。去年大雪来得早,村里很多玉米受潮变质。“今年有了储粮设施,预计减少粮食损耗20万斤,相当于增收20万元以上。”合心村党支部书记张强说。
一些村屯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也实现粮食立体储存。双辽市卧虎镇前六家子村老年人和弱劳动能力的农户多,村里每30户形成一个“互助组”,互相提供人力帮助。“党员干部还组织志愿者开展帮扶活动,消除‘地趴粮’不落一户。”该村党支部书记王艳秋说。
一些产粮大县依托粮食收储企业等开展粮食产后服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提供代烘干、代储存、代销售等粮食“五代”服务,开展产销衔接,搭建粮食产后服务平台,解决农民存粮“无地方、无设施、无技术”的困扰。
在全国产粮大县吉林梨树,中粮贸易有限公司蔡家库作为该县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已为当地100多户农民合作社等免费提供代烘干、代储存服务。“梨树县有7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今年为农民安全储粮超12亿斤,占梨树县玉米产量的近三分之一。”梨树县商务局仓储规划科科长宫军说。
目前,吉林省已累计帮助农户建设科学储粮仓40多万套,制作简易储粮设施150万套。吉林省还建设了173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基本做到产粮大县全覆盖。同时,全省各类粮食市场主体也利用现有仓储资源,积极为农户开展粮食产后个性化服务。(记者薛钦峰)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
头条
- 进博会各展台上各种直播设备林立 直播成为越来越多外商的选择
- 在整体上保持了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继续实行配额免费分配
- 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虚拟现实产业正迈入以产品升级和融合应用为主线的战略窗口期
- 很多具体制度安排含金量高短期可见成效 有利于解决个体工商户“急难愁盼”问题
- 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 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市场监管法律法规规章数据库
- 巩固成果守底线为保民生防通胀 前三季度农业收成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支撑
- 流动性优化定价效率进一步得到提升 科创板做市望迎来增量资金持续入场
- 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7.5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陕西外贸结构明显优化
- 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取得显著成效
- 增速较前8个月略降 我国进出口仍有信心克服国外市场压力安全承受能力不会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