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密密缝,在广西南宁南铁布料市场里,老手艺人们坐在缝纫机旁画线、裁衣。在各家的档口前,各式布料琳琅满目,吸引不少顾客驻足挑选。正在挑选布料的南宁市民甘庆娇拿起一块标有“宜州茧丝绸”的布料细细抚摸,“这款真丝制成的被套,亲肤透气,天气炎热的时候,睡觉很舒服。”
【资料图】
“现在我们广西的丝绸品质越来越好,款式愈发新颖。”在市场里经营布料批发与零售生意的吴阿萍说,近些年,不少年轻人热衷于“私人定制”“古风”,他们会挑选心仪的布料定制礼服、裙装、围巾等各式产品,桑蚕茧丝绸市场不断拓展。
宜州所在的河池市是广西最大的茧丝绸主产区,也是我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河池市蚕茧产量14.15万吨,同比增长18.24%,蚕茧产值59.22亿元。预计到2022年底,河池市蚕茧产量将达18.95万吨。
近年来,河池在稳步推进桑蚕茧丝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努力提升桑蚕茧丝绸全产业链建设水平,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位于河池市宜州区的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的缫丝车间内,机器轰鸣声不断,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们熟练地拉丝引线。公司总经理王卓介绍,公司生产的蚕丝品质达到5A级别,主要销往江苏、浙江等地。同时,基于公司自主创新生产的衣服、家纺四件套、面膜等产品不仅受到国内消费者青睐,还远销海外。
广西河池一处蚕丝生产流水线运转繁忙。新华社记者 王嘉伟 摄
河池桑蚕企业坚持创新思维、开拓产业布局,逐渐形成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模式,向上延伸建立专业标准化的生态原料茧基地,形成充足稳定的供给渠道;向下延伸至包括生丝生产、织绸业务以及茧丝绸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经营和三产融合发展。
“桑蚕茧丝绸产业的发展已延伸到亲肤原料、新型面料、美妆等多领域并进行协同创新,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王卓说,企业通过加强从原料端到市场端的协同创新,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也在新兴市场持续发力。
多年来,河池着力推动桑蚕茧丝绸产业与文旅项目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了丝绸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等项目。同时,当地积极开发桑蚕茧丝绸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桑家乐、桑叶宴等旅游项目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工人在蚕丝生产线上忙碌。(河池市宜州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位于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内的丝绸文化旅游产业园是该公司开发桑蚕茧丝绸文化旅游项目,推进桑蚕茧丝绸产业功能由“生产”向“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融合”转变的尝试。
据介绍,该产业园已形成集原料基地生产、缫丝加工、织绸、真丝家纺、蚕蛹食品开发和工业旅游等于一体的多元化桑蚕茧丝绸综合产业链。在这里,游客既可以观摩体验丝绸生产过程,还可以了解桑蚕茧丝绸工业文化知识,寓教于乐。
“如今的河池要不断创新,打造桑蚕茧丝绸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河池市市长王军介绍,多维度创新已成为驱动桑蚕茧丝绸产业转移与升级的关键动能,河池正通过凝聚创新动能,聚力行业资源,引领桑蚕茧丝绸全产业链向高价值驱动模式转型升级。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
头条
- 进博会各展台上各种直播设备林立 直播成为越来越多外商的选择
- 在整体上保持了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继续实行配额免费分配
- 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虚拟现实产业正迈入以产品升级和融合应用为主线的战略窗口期
- 很多具体制度安排含金量高短期可见成效 有利于解决个体工商户“急难愁盼”问题
- 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 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市场监管法律法规规章数据库
- 巩固成果守底线为保民生防通胀 前三季度农业收成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支撑
- 流动性优化定价效率进一步得到提升 科创板做市望迎来增量资金持续入场
- 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7.5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陕西外贸结构明显优化
- 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取得显著成效
- 增速较前8个月略降 我国进出口仍有信心克服国外市场压力安全承受能力不会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