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0月21日电 题:智慧田、良种田、示范田……品味稻花香里的“科技含量”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姜刚、水金辰、赵金正
“这个基地有2000多亩地,我们种植了13个水稻品种,不同品种的水稻成熟期不同,目前已收割200多亩。”在安徽芜湖市三山经济开发区中联智慧农业峨桥示范基地,“95后”新农人王磊在数据调度中心远程查看田间情况,并向记者介绍基地的秋收进展。
在芜湖市三山经济开发区中联智慧农业峨桥示范基地,王磊在数据调度中心远程查看田间情况。新华社记者 赵金正 摄
记者在安徽省多地走访了解到,今年以来这个省重点实施“科技强农”行动,强化科技支撑,推进成果转化应用,注重品种选育和栽培模式创新,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涌现出一批智慧田、良种田、示范田。
据王磊介绍,在他管理的这个基地,田间地头安装着自动虫情测报灯、传感器等设备。这些设备可以不间断收集相关农情数据和信息,实时传送到后台,进行系统分析、决策。
记者了解到,根据决策结果,后台会发送施肥、打药等田间管理“指令”,基地管理人员据此开展工作。“种了智慧田,亩均成本可节省100多元。”王磊说。
不仅智慧田不断涌现,良种田也越来越多。在淮北市濉溪县,收割完大豆、玉米的人们全力以赴投入到小麦播种中。濉溪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孙言伟告诉记者,近年来,这个县以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契机,引导推动产学研合作,强化种业科技创新,育种成果不断涌现。
“今年夏粮实现增产增收,这段时间大豆也取得比较好的收成。”在濉溪县五铺农场一块大豆田边,副场长陈峰向记者介绍,农场种了约1500亩大豆,其中一半是自育大豆品种,每亩地的大豆产量达300多斤。农场加大优质高产品种研发力度,今年夏粮生产中,八成以上是自育小麦品种,加之推广应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小麦亩产量约1300斤,比去年多200斤左右。
除了智慧田、良种田外,得益于农业科技支撑,一些地方的示范田也取得了好收成。
在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槐林镇,农机手操作收割机在田间收割水稻。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记者从安徽农业大学获悉,这所学校位于合肥市庐江县的皖中综合试验站近日传来好消息,121亩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种植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1136.4公斤,其中亩产最高1148.2公斤,创下这个试验站单一水稻品种亩产最高纪录。
“好收成来之不易,良种良法配套是‘秘诀’。我们从多方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把好育秧质量、花期高温抗逆减灾等关键环节。”安徽农业大学水稻栽培团队负责人武立权教授说。
“通过集成应用一批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关键技术模式,与普通田块相比,示范片氮肥利用效率提高约15%,亩均增效500元以上。”武立权说,“我们将继续围绕水稻绿色、抗逆、丰产目标,不断集成创新栽培新模式,为多种粮、种好粮作贡献。”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
- 国庆假期“冷门”旅游城市受欢迎 “宇宙的尽头”登上热榜
- 《羊了个羊》爆红后 小程序游戏背后的生意经:热度快去得快
头条
- 相关案件纠纷类型越来越多样 最高法再次点题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
- 30多项改革复制推广到全国 中关村科技创新的活力进一步被释放
- 企业在变局中开新局 中国奏响了一曲昂扬的双循环“进行曲”
- 东航新增国际航班数翻倍 国际航线业务也呈现出“回暖”的趋势
- 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 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
- 竞争力和普惠性明显提升 前三季度六大行人民币贷款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 划好“责任田”制定安全生产“责权清单”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切不可麻痹大意
- 连续五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 仓储行业整体保持平稳向好态势
- 山岳类景区进入榜单 老年人出游已成为人们“十一”假期关注的话题
- 指数继续回升 9月国内大宗商品市场稳中向好的趋势进一步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