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19日报道英国“特立独行”网站3月15日刊发题为《美国开始显现衰老——制度性“关节炎”使其政治僵化》的文章,作者是英国牛津大学教授亚当·史密斯。全文摘编如下:
(资料图片)
虽然美国没有中国或日本那样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但美国的宪政秩序在近两个半世纪里基本没有改变——这使美国成为现代最老旧的连续政体之一。
使美国成为一个老旧国家的不仅是制度上的延续,还有政治——一种被日益遥远的“建国时刻”执念所塑造的政治。在美国,我们已经习惯于把每个政治问题都变成宪法问题,习惯于对18世纪文献的“原始架构”进行毫无结果的自我指认性辩论,以至于我们很容易忘记这一切有多么怪异。美国的政治史有时似乎就像逆水行舟,不断倒退到过去。
这种潜在的保守主义,即一边向前走又一边向后看的姿态,是建立在革命基础之上的国家的典型特征。在古巴或苏联的政治文化中,你可以看到类似的特征。毕竟,如果你相信你的革命开启了自由光芒驱散专制的一种新秩序,那么任何进一步的革命都将是最阴险的复仇。
然而,在一些历史关键时刻,对美国“建国时刻”的执念反而带来了创造性转变。在这个国家迄今为止唯一真正的生存危机中,即后来被称为“内战”的19世纪60年代的奴隶主叛乱,情况更是如此。
随着奴隶主阶级权力的瓦解,对平等权利的正式承诺,以及联邦政府潜在权力的加强,美国内战的结果有时被称为美国的“二次建国”。从许多方面看这是一个有益的表述,但在当时,更重要的似乎是保护美国创建者的遗产,而不是取而代之。内战结束后通过的第13、14、15条宪法修正案从根本上重新塑造了国民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在内战结束后的美国,没有重要人物呼吁制定一部全新的宪法。为了维护宪法,他们刚发动过一场难以想象的血腥战争,他们最不愿意做的就是抛弃现有的宪法。因此,内战结束后的宪制创新得以实现恰恰是因为美国政治文化根本上的保守性质。只有把转变作为建国的验证,才可能真正实现变革。
然而,如今这样的灵活性似乎难以想象。美国《独立宣言》是在246年前签署的。以30年一代人计算,至少经过八代政治领导人。但令人好奇的是,“建国时刻”历久弥坚,过去得越久,它对美国政治的僵化控制似乎越强。
如果说美国现在是一个老旧的国家,那么,美国已经开始显现衰老的特征:它暴躁易怒,故步自封,讲述着无数的往事。制度性“关节炎”阻碍了美国应对社会迅速变化所需的自然弯曲应变的灵活性。
距重大宪法修正案获得通过(1971年通过了允许将有权参加选举投票的年龄降至18岁的第26条宪法修正案)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由于政治如此两极分化、政党又如此势均力敌,现在看来任何根本性的制度改革都是不可能的。
委婉地说,在有意义的制度结构改革几乎不可能的时候,要解决结构性不平等问题是很难的。在体制崩溃之前,还会有多少候选人能够以得到比竞争对手更少的普选票数而当选美国总统?如果人们仍继续觉得最高法院是在不具有代表性和不负责任的情况下作出重大决定的,那么最高法院还能保持权威多久?
关键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
头条
- 热议:牛津大学教授亚当·史密斯:制度性“关节炎”令美政治僵化
- 每日关注!十年又十年——美国谎言将伊拉克推向战乱深渊
- 【环球热闻】美国战争罪行录|锐参考
- 河北隆化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产业_全球热头条
- Xinhua Commentary: Global Civilization Initiative injects fresh energy into human development-每日信息
- 重磅微视频:春天的启航 当前观点
- 美联储紧急贷款飙升至新纪录 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天天微资讯
- 美国2021年孕产妇死亡率再次上升 非裔情况最严重
- 美国两日内发生第四起火车脱轨事故:21节车厢倾覆 部分车厢裂开
- 巴西经济学家:中国数字化转型和移动支付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