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德国《施瓦本日报》1月6日文章,原题:没有中国可不行 对于德国经济来说,中国是最重要的市场、原材料来源地和供应商之一。但俄乌冲突爆发后,长期以来的确定性已经动摇。例如,在(去年)11月中旬于新加坡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德国经济界讨论了如何减少对华依赖并与其他国家加强贸易关系。德国工商大会(DIHK)总干事马丁·万斯莱本分析说,一方面,自俄乌冲突以来,信任减退。另一方面,这也是受中国疫情防控政策的影响。
但大多数企业家表示,完全脱离中国是不现实的。例如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以及化学和汽车等行业尤其如此。以巴斯夫为例,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销售市场。这家世界最大的化工企业正在中国建设一个耗资百亿欧元的新生产基地。德国汽车业也依赖中国。戴姆勒和宝马1/3的销售额来自那里,大众这一比例甚至达到2/5。同时,有德国汽车制造商甚至宣布,部分电动汽车将只在中国生产,并从中国出口到欧洲。戴姆勒希望将新Smart车型的生产转移到中国并与合作伙伴吉利一同研发。宝马的Mini电动车型将不再在英国生产,而将迁到中国。
德意志银行分析师埃里克·海曼表示,除规模经济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电池和原材料容易获取。正是在这些方面,德企强烈依赖中国。万斯莱本表示,这些公司以不同的方式应对新挑战。一些公司现已停止向中国出口,尝试在中国进行本地化生产。“也有公司说‘我们要离开中国,对我们来说太不确定了’。”万斯莱本说,另一种选择是使生产多样化。
如果认为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经济和中国经济可以完全独立存在,那就太天真了,万斯莱本说:“没有中国就没有世界,没有我们不依赖中国的世界,反之,中国也依赖我们。”毕竟,中国30%的商品和服务出口到欧洲和美国。德国经济研究所去年8月一项研究显示,仅在德国,就有100万个工作岗位直接依赖对华出口。
关键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