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记者姬烨、汪涌)为确保实现北京冬奥会碳排放全部中和的申办承诺,北京冬奥组委7日在首钢办公区召开北京冬奥会碳中和工作方案论证会。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潘家华等多位生态环境及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专家学者,就北京冬奥会碳排放核算方法、碳减排措施及成效、碳中和工作路径等问题进行研讨论证。
北京冬奥会实现碳中和是重要的申办承诺。北京冬奥组委于2019年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低碳管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低碳方案》),从低碳能源、低碳场馆、低碳交通、北京冬奥组委率先行动4个方面提出了18项碳减排措施。在此基础上还提出林业固碳、涉奥企业自主行动、碳普惠等碳补偿措施。
按照《低碳方案》要求,各方积极推动碳减排措施的实施。北京冬奥会充分利用2008年奥运会遗产,通过对比赛场地、照明设备、功能房间等改造,创造性地实现了“水冰转换”“陆冰转换”,既避免了新建场馆带来的碳排放,又为赛后多项目广泛应用、多业态经营奠定了基础。
北京冬奥村、首钢滑雪大跳台、国家速滑馆有效节约施工空间,减少了拆改带来的建材浪费、能源消耗。其中,国家速滑馆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结构屋面,有效降低了建筑物挑高,节约建材用量的同时减少了室内空间以及由此带来的能源消耗。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延庆冬奥村D6组团、五棵松冰球训练馆共计建成近5万平方米的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
北京冬奥会四个冰上项目场馆在奥运会历史上首次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不仅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而且大幅降低制冷系统能耗,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品质余热可回收再利用,满足运动员生活热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维护浇冰等能源需求。而依托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和适用于北京冬奥会的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北京冬奥会将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由城市绿色电网全覆盖。
北京冬奥会赛时将鼓励观众在北京、延庆和张家口赛区之间优先选择铁路出行。结合京冀两地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优势,赛事举办期间计划用于赛事服务的客运车辆基本使用新能源。
与此同时,北京冬奥会碳补偿措施也取得积极进展。北京市政府和张家口市政府分别做好百万亩平原造林和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工程,已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林业碳汇量的监测与核证工作,于2021年底前将产生的碳汇量捐赠给北京冬奥组委,用以中和北京冬奥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此外,北京冬奥组委于2020年发布“低碳冬奥”微信小程序,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记录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轨迹,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文字编辑:刘宁
新媒体编辑:肖世尧
校对:郁思辉
签发:彭东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