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5月7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5月7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基于俗称“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观测,国家天文台李菂、朱炜玮研究团组姚菊枚博士等首次研究发现脉冲星三维速度与自转轴共线的证据。
这项重要研究发现是综合和全面分析“中国天眼”脉冲星数据的代表性成果,也标志着“中国天眼”深度研究脉冲星的开始。该研究发现相关成果论文于北京时间5月6日夜间由国际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在线发表。
国家天文台称,“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在“中国天眼”科学委员会、时间分配委员会、运行和发展中心的支持下,脉冲星这一方向的系统测量正在逐步展开,后续有望深度揭示中子自旋的起源。
研究团组介绍说,脉冲星是大质量恒星死亡时的超新星爆炸催生的中子星。当前的超新星模拟不能产生速度和自转轴共线的中子星,显示人类对于中子星起源这一复杂过程所包含的物理机制、例如中微子辐射还需加深认识。
相对前身星(OB星),年轻脉冲星具有更高的运动速度和更快的自转。经过几十年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一些年轻脉冲星的速度和自转轴普遍存在共线的关系。不过,由于年轻脉冲星径向速度测量非常困难,在以往的研究中对脉冲星速度和自转轴方向的比较停留在垂直于视线方向的二维平面上。
在此次最新研究中,姚菊枚博士等科研人员基于“中国天眼”对处于超新星遗迹S147中脉冲星J0538+2817的观测,首次通过闪烁分析的方法获得脉冲星J0538+2817在超新星遗迹S147中径向位置和速度,结合已有切向速度测量获得三维速度,并通过高精度偏振数据分析给出三维自转轴的朝向。其中,给出三维速度和自转轴矢量在单位球面上的分布,在68%的置信区间内这两个矢量的夹角小于23度。
据了解,本项发现脉冲星三维速度与自转轴共线证据的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天文大科学研究中心FAST FELLOWSHIP的支持,主要合作单位还包括中科院新疆天文台、澳大利亚科学与工业组织、美国加州大学、德国马普射电天文研究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及美国奥伯林大学。(完)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