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青岛4月28日电(彭宁铃)21世纪是海洋世纪,作为海滨城市,海洋是推动青岛西海岸新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海洋科技的创新,对新区经济发展关系重大。
4月26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新区国家级特区”记者采访团来到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探访该中心的科技成果与未来发展方向。
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据中科院海洋所海洋大科学中心办公室主任、研究员李富超介绍,2018年,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由中科院、山东省、青岛市三方共建,依托中科院海洋所,联合中科院内其他12家研究机构共同建设,总共占地2000亩,兼具科研功能、教学功能以及产业功能。
“中心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创新体制机制和组织模式,开展大团队协同攻关。”李富超说。
据了解,建设3年来,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坚持平台思维。中心以4所10船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考察船队为核心平台,以野外台站观测网络、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海洋大数据中心为支撑平台,聚焦海洋生命、近海-海岸带环境、深海大洋三大领域,部署三大核心科研方向。其中,包括近海“健康海洋”示范工程、“印太汇聚区”多圈层相互作用、海洋生命过程认知与生物资源绿色发展。
要发展现代化海洋生态牧场,实现海洋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科学技术的突破至关重要。
针对环境恶化、资源衰退、装备技术落后、产业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李富超表示,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突破良种创制、健康养殖、生物资源利用等关键技术,取得了牧场生境构建、资源养护等系列创新性成果。目前,已达到示范面积近200万亩,经济效益200亿元以上。
海洋的科技创新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十二五”以来,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培育虾、贝、藻、参等海水养殖优良品种13个,渔户年平均收入由5万元提高到11万元,同时,渔户、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社之间相互独立、相互借力的模式,进一步带动了自主装备产业的发展。
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海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平台,图为沿海漫堤预警展示。彭宁铃 摄
李富超说,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围绕产业升级需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未来,中心将进一步发挥人才、平台等集聚优势,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培育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支撑海洋强国建设。”(完)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