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深圳4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邓小明透露,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平台不断完善,全国现已建成4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95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1274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24日至25日在深圳举行,在大会期间举办的“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发展——乡村规划和智慧农业合作交流对接会”上,邓小明谈及如何做好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发展时作出上述表示。
他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发挥科技作用方面,首先,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必须依靠科技力量走“创新之路”;其次,着力集聚创新资源,促进科技工作“重心下移”;第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与科技“融合发展”。
邓小明介绍,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支撑。“十三五”期间,中国在农业农村领域部署了11个重点研发专项,涵盖主要作物育种、农业资源环境、食品加工、村镇建设等主要领域,中央财政经费支持约155亿元人民币。2020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农业科技创新实力显著提升。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中国在建成1500多个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平台的同时,全国科技系统累计选派28.98万名科技特派员,建立7.7万个科技帮扶结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此外,中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建立科技交流合作关系,农业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领域。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还积极打造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构筑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截至目前,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全国地级市覆盖率达64%,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在全国县(市、区)的覆盖率达45%,形成梯次有序的园区体系。同时,加快推进100个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建设,大力促进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向绿色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
邓小明提醒称,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仍然存在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农业农村领域尤为突出,表现在科技投入不足、创新主体不强、绿色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农村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
目前,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最大的短板之一就是创新要素分散、开放协同薄弱,面临产学研用对接难、项目基地平台人才融合难、协同创新跨界难、社会资本资源进入难等“四大难题”。“我们认为,创新发展不再仅仅是科技部门的单打独斗,必须更多依靠系统化、体系化的力量统筹推进。”他说。(完)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