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胡文利)“美国驻军阿富汗,根本不是为了帮助阿富汗重建,也不是为了打击塔利班或任何恐怖组织。其战略目标有三。一是,因为阿富汗是唯一一个美国拳头最有可能触及的贯穿中亚的‘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地区。二是,阿富汗的邻国巴基斯坦可能有’不稳定的’核设备。三是,中国新疆有两千万维吾尔族人,如果想破坏中国稳定,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新疆制造动荡,直接从内部搞垮中国。”
这段话,出自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3月2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播放的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发言者,是前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的办公室主任、前陆军上校劳伦斯·威尔克森。
威尔克森是何许人?他是鲍威尔曾经的亲密战友,美国军政界资深人士。1945年,他出生在南卡罗来纳州。1966年,他从大学辍学,告别新婚妻子奔赴越战前线。此后,他先后在美国驻韩国、日本和夏威夷的海军太平洋司令部服役。1989年,他成为鲍威尔的助理。鲍威尔当时即将结束在里根政府担任的安全顾问一职,准备为新总统布什总统效力。自那之后,无论鲍威尔身居高位还是走下政坛,威尔克森一直追随他,是他忠实的左膀右臂。他俩都承认,“那是一段美好的友情岁月”。
在美国政府内的任期结束后,威尔克森却一改姿态,开始大肆批评美国政府的所作所为。他曾表示:“这是一个极度无能的政府,无论是在管理、决策还是领导力方面。”此言一出,华盛顿为之震动。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威尔克森的“叛变”,要从伊拉克战争说起。
2002年11月,联合国“监核视委员会”重返伊拉克,调查伊拉克是否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同年12月,伊拉克向安理会提交了一份12000页的报告,但美英等国认为这份报告并没有把武器问题交代清楚。仍深受“9•11事件”影响的鲍威尔拒绝“无罪推定”,坚信“野心和仇恨”让萨达姆和“基地”组织搅合在一起,正在秘密共同策划一场更大的战争。2003年2月,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表了一段被载入史册的演说——他拿着一小管白色粉末,声称那是炭疽粉,证明“伊拉克确实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威尔克森参与了鲍威尔这段演说的准备工作,演说引用的情报,由他和CIA局长负责审核。鲍威尔给了他一大摞“白宫提供”的材料,他只有一周时间来分辨信息的真假。
鲍威尔和威尔克森都在国务院六楼办公,两人的办公室有一扇秘门相通。威尔克森还记得,安理会全票通过伊拉克需接受武器调查后的某一天,鲍威尔从那扇秘门走进了他的办公室,看起来心事重重。
“他对我说,‘我在想,如果我们派遣五十万军队,把伊拉克翻个底朝天,最后却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武器,该怎么收场?’说完之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把这个问题甩给空气。”威尔克森回忆道。
多年后,威尔克森表示,鲍威尔2003年2月在联合国安理会的那次演讲,是他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介入伊拉克行动则是他“人生最大的错误”。
“我参与了一场愚弄美国人民、国际社会和联合国的骗局。”威尔克森说,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当时的CIA局长特纳特,都没有质疑“移动生物实验室”这一线报提供者的可靠性,就把杜撰材料当作真凭实据交给了鲍威尔。
2003年3月,美国宣布“外交手段失败”,并在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集结英、澳、丹麦等国组成“自愿联盟”,以“清除萨达姆统治下伊境内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名,对伊拉克发起了攻击。同时,仍在伊拉克开展调查的联合国人员被迫匆忙撤离。时任“监核视委会”主席汉斯·布利克斯发表声明说:“悲哀的是,我们在伊拉克开展了三个半月的调查,却没能使人们相信,伊拉克不存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或其他违禁武器。”
只管摧毁,不管重建
谎言需要时间检验,暴行却能即刻唤醒良知。威尔克森在伊拉克战场上目睹了美军虐待俘虏,思想发生了转变。
威尔克森透露,根据时任副总统理查德·切尼的指示,《日内瓦第三公约》中对战俘的保护待遇,即“对待囚犯的方式应该符合人道主义,并恰当地结合军事需要”的原则,不适用于“基地组织囚犯和疑似基地组织的囚犯”。“实际上,‘军事需要’往往凌驾于‘人道主义’之上,打着这个幌子就可以为所欲为。”
这在屡经沙场的威尔克森看来是不可接受的。“诚然,军人会在战场上杀人。”他认为,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军可以随意走进一间阴暗的密室,按着俘虏的头往墙上猛撞,直到他咽气。“这已经不是单纯的酷刑,而是蓄意谋杀。”伊拉克战争期间至少有100人在审讯期间死亡,其中只有27人被认定为他杀。他开始觉得,出兵伊拉克是个“历史性的错误”。
在纪录片《看不到尽头》中,包括威尔克森在内的35名伊拉克战争见证者,讲述了他们的经历和对美国政府的失望。
该片指出,美国对伊拉克战后重建毫无规划。美国重建与人道援助办公室(ORHA)在巴格达划出了20个应受保护的政府建筑和文化遗址,但除了石油部,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得到保护,办公楼里的桌椅、电话、电脑等被洗劫一空,就连建筑钢筋也被撬走。最令人痛心的是博物馆被损毁,它们曾经收藏着最古老的人类文明流传下来的无价之宝。时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却声称,巴格达遭到的破坏“并不比美国大城市的混乱更严重”。这场浩劫让曾受美国蛊惑的伊拉克民众看清了一个令他们心寒的事实:美国根本不在意伊拉克社会的衰败。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
-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
-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
- 对标“国字号”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
-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上新”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
- 服贸会“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