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分论坛”在北京举办,北京市文资中心在论坛上向社会公开发布《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中指出,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近年来形成一大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其中既有中关村软件园、首钢文化产业园等大型园区,也不乏77文创园、繁星戏剧村等“小而美”的特色园区。
北京市文资中心积极推动实施《北京市推进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政策创新为切入点,推动企业向园区集聚,规范园区认定管理,强化资源导入对接,发挥重点园区的示范作用,以城市更新行动为契机,以园区承载地建设为抓手,构筑城市文化新空间,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白皮书》显示,红色园区建设正逐渐成为文旅融合新热点。2021年北京市“红色旅游”搜索热度较上年同期增长316%,涨幅排名全国第一。全市推出50余条北京红色旅游主题精品线路,并发布北京红色旅游地图。通过主题演艺、沉浸式体验等方式提升游客体验,如东城区将革命活动旧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串珠成链”,打造五条党史游学推荐线路,建成红色专题园区。《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专题展重现《觉醒年代》场景,并创编戏剧《星火》,自开展以来共接待参观人数3.2万余人次,荣获“2021北京网红打卡地”称号。其中北大红楼、鲁迅博物馆、李大钊故居、京报馆等相关红色景点受访率大大提升。
《白皮书》中强调,要注意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以文化优化城市空间形态,以城市发展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随着《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正式印发,鼓励充分挖掘工业遗存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价值,建设旅游、文娱、康养等新型服务消费载体。
《白皮书》提出要以文化创意、数字科技驱动传统商圈、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将文化与科技有效结合。如朝阳区百脑汇电脑城转型成为新零售艺术体验空间“美克洞学馆”,赋予老旧商业空间以新的品质和活力,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开放运营,接待市民群众超40万人次,累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95场,以文化艺术驻创空间、小剧场戏剧孵化基地、传统文化工坊等服务文化生产。
园区发展彰显首都文化科技和文化金融融合优势。768创意产业园凸显文化科技融合特色,百余家入驻企业形成“互联网+”、数字内容和多媒体设计、人工智能产业、建筑景观设计四大集群。据《白皮书》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先后孵化出独角兽企业4家,上市公司3家。751园区入选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试点名单,园区聚集了设计师工作室及相关公司(机构)超150家,文化科技类企业和文化设计类企业占近九成。(蒋菡)
关键词: 涨幅排名全国第一 红色园区建设正逐渐成为北京文旅融合新热点 北京鼓励充分挖掘工业遗存形成新型服务消费载体 以园区构筑城市文化新空间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六大门派”企业纷纷盯上这一赛道 预制菜的潜在风险不可忽视
- 载柴油发动机等货物 双向对开的中越班列为物流降本增效打开了新通道
- 上半年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
- 影响有限无需过分恐慌 科创板的表现为股东们的“惜售”增添了底气
- 全球网购渗透率大大提高 海外华人华侨“反向海淘”推动国货出海订单激增
- 保供稳价政策效果继续显现 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尽收眼底
- 成交额目前还不算高 我国碳交易市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 逐渐被业内重视 顾客到工厂模式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 中国经济走过了怎样的上半年?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变化和亮点?
- 上半年海南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17亿元 增速排名全国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