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来自知名快时尚品牌ZARA母公司旗下的三家品牌将在国内电商渠道全面停止运营。此前,这些品牌全国范围内的线下实体店已完成撤店。曾经在国内消费市场大出风头的海外快时尚品牌持续“降温”,相关消费需求将如何得到满足,市场的“空缺”又将由谁来填补呢?
据悉,快时尚品牌ZARA母公司Inditex旗下的这三家品牌目前均在各自电商旗舰店首页发布公告,明确表示将在7月31日结束运营,同时将品牌在线客服和品牌客服热线延长至8月31日。据记者了解,这三家品牌在国内的线下门店去年就已经完成撤店,也就是说,此次关闭网上旗舰店,意味着完全撤出国内市场。
“上大学的时候常买这些品牌,当时觉得价格不贵,款式又多。”消费者宋女士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过后来就基本没买过了,毕竟现在时尚品牌可选的太多了,这些品牌缺少明显的特色。”宋女士告诉记者说,很多身边的朋友现在对海外的快时尚品牌也不是很感兴趣了。
“总感觉有些快时尚品牌服装的质量不是很理想。”市民刘女士对记者说,之前买的好几件都是这样,款式还行,但面料不好,做工也比较粗糙。刘女士表示,有几件甚至只穿了两三次,就出现起球、开线、褪色等情况。这样看来,就算价格便宜,也不划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觉得部分快时尚品牌服装不理想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包括冬装在内,因为质量欠佳,基本上只能穿一季。”市民王女士向记者反映说,“像羽绒服、棉服这些,如果只穿一个冬天就淘汰的话,还是挺浪费的,而且算下来性价比也不高。”另外还有市民表示,曾经多次“遭遇”快时尚品牌网店售后问题的困扰。市民张先生对记者说:“有时送到以后发现尺码不标准,退换货周期又比较长,另外还可能产生额外的物流费用。”
采访中有消费者表示,现在很多国内的时尚品牌、运动品牌的服装,款式上与国际大牌相比并不逊色,价格也很划算,关键是面料、做工也都不错。因此部分海外快时尚品牌的降温,相关的消费需求仍可得到满足。
服装行业的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海外快时尚品牌近几年在国内市场确实出现了“降温”的情况,反映出时下消费者时尚消费观念的逐渐提升。与此同时,国内流行时尚服装品牌的快速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部分海外品牌的“退场”。随着市民消费能力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服装行业乃至时尚产业也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市场的竞争中,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并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时尚品牌,可能会走得更远。(翟维鹭)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六大门派”企业纷纷盯上这一赛道 预制菜的潜在风险不可忽视
- 载柴油发动机等货物 双向对开的中越班列为物流降本增效打开了新通道
- 上半年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
- 影响有限无需过分恐慌 科创板的表现为股东们的“惜售”增添了底气
- 全球网购渗透率大大提高 海外华人华侨“反向海淘”推动国货出海订单激增
- 保供稳价政策效果继续显现 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尽收眼底
- 成交额目前还不算高 我国碳交易市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 逐渐被业内重视 顾客到工厂模式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 中国经济走过了怎样的上半年?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变化和亮点?
- 上半年海南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17亿元 增速排名全国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