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3周年,首批25家公司3年限售期的首发前股份即将迎来解禁,原始股解禁“闸门”将打开。有投资者担忧这会给市场带来冲击,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科创板“解禁潮”影响有限,无需过分恐慌。
一般来说,解禁后必然有部分股份流动,带来限售股收益的集中兑现,进而对市场带来压力,部分个股可能出现承压现象。但应该看到,尽管解禁是减持的前提,但解禁并不等于减持,不同股东的退出意愿有明显差别。7月15日晚间,9家公司齐发公告,公司股东明确表达了当前持有的信心。
从基本面上看,科创板的表现为股东们的“惜售”增添了底气。公开数据显示,科创板首批上市的25家公司在上市之后业绩稳健增长,2021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28.06亿元,同比增长21%,平均增幅为43%;归母净利润106.13亿元,同比增长12%,平均增幅为29%。相比于2019年上市当年,7家公司净利润增长超过100%。从2019年~2021年的增长情况看,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8%,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70%,增幅领先于A股其他板块。
科创板高成长背后源于板块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劲动力,有关数据提供了佐证。2021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合计883.51亿元,同比增长31%;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3%。
另一方面,减持是股东固有权利,是上市前老股东合理合法的退出方式。依法合规进行的减持行为是正常市场行为,投资者应当客观理性看待。
减持行为也需遵守有关规定。根据新规,持有首发前股份的股东、大股东以及董监高等主体的减持比例、减持时间都受到严格约束。从股份解禁到开始减持,再到产生市场影响,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影响更为平滑。
除此之外,此次解禁的科创板公司中,近半数公司控股股东同时兼任公司董监高,其每年减持上限不得超过其持股量的25%,同时还要遵守窗口期、短线等诸多要求,在减持额度、减持窗口方面受到更为严格的制约。
值得一提的是,科创板还设立了A股独有的询价转让减持制度,在不冲击二级市场的情况下,为首发前股东提供更加便捷和市场化的退出渠道,可以有效维护市场的稳定性,为股份减持提供缓冲带。
限售股解禁,短期而言容易被理解为利空。但从中长期看,随着限售股大量解禁,流通股数量的增加有望进一步提升科创板交易活跃度。
在机构看来,科创板更多筹码进入流通,将为机构投资者入场提供更好的市场交易条件,也将进一步打开增配科创板的空间。当前科创板流通股占比明显低于主板与创业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交易活跃度,但随着首发股东限售股迎来解禁,流通股数量有望大幅增加。而机构投资者长线资金的加入,将会进一步缓冲解禁压力。(赵剑影)
关键词: 影响有限无需过分恐慌 科创板的表现为股东们的惜售增添了底气 更多筹码进入流通 科创板将进一步打开增配空间缓冲解禁压力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影响有限无需过分恐慌 科创板的表现为股东们的“惜售”增添了底气
- 全球网购渗透率大大提高 海外华人华侨“反向海淘”推动国货出海订单激增
- 保供稳价政策效果继续显现 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尽收眼底
- 成交额目前还不算高 我国碳交易市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 逐渐被业内重视 顾客到工厂模式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 中国经济走过了怎样的上半年?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变化和亮点?
- 上半年海南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17亿元 增速排名全国第二
- 上半年中国经济实现的企稳回升 哪些原因使中国能扛住这个冲击?
- 早已处于历史疲弱状态的英镑还会继续跌下去吗?
- 上半年我国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543.1亿元 同比增长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