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已成全球共识。而服装行业作为助力“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很多中国服装企业,都自觉肩负起了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其中,中国知名运动品牌特步,就身体力行将“可持续发展”落实到了品牌发展每一步,为其他中国品牌提供了一个正面示例。
产品,是消费者触达品牌理念的最直观表现。品牌是否将“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透过旗下的产品,我们便可窥见一二。就特步而言,其近期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发布了首款Mass Balance低碳环保概念跑鞋——特步“360-ECO”,透过这双跑鞋便足以看出特步对于环保产品的精雕细琢。
特步“360-ECO”作为品牌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具象化体现,其环保性能得到了权威机构认证。经过相关机构检测得知,相比于传统石油基聚氨酯原料制成的鞋履,41码特步“360-ECO”单只男鞋可以减少碳排放212克,减碳率达81%。这将意味着,假设特步基于Mass Balance每年生产5000万双鞋,一年可减碳约26600吨,相当于每年植树造林约147.8万棵。
当然,特步“360-ECO”并非品牌的首次绿色“创想”。早在今年6月,特步就发布了环保单品——100%聚乳酸风衣。而此次新品发布,也是特步品牌实现从服饰品类至鞋履品类、从聚乳酸材料至棕榈油材料的巨大突破,让大众看到了特步在环保产品研发这件事上的脚踏实地。
显然,想要将“可持续发展”如何成功的落实于产品研发上,必然少不了正确的品牌理念策略为引导,和足够成熟、完善的绿色供应链为支撑。
早在2016年,特步就披露了ESG报告。多年来,特步为将ESG管理体系逐步落实到位,不仅成立了品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更是推出了环保科技平台、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等,通过实际举措为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提供充足推动力。
“可持续发展”并非某一企业的责任,也并非靠某一企业的努力可达成的。特步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了内外双向的绿色探索与管理。特步品牌深知,可持续发展需要逐步落实到供应链的每一步,“取材”、“生产”、“服用”,每一步都是实现可持续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此,特步一直都在积极探索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共同为可持续事业助力。此次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进博会达成合作关系的科思创、鞋业综合平台斯兰集团,都是该行业中的佼佼者。其中,科思创是全球领先的高品质聚合物及其组分的生产商之一,其专注于使用经ISCC认证的低碳原材料,利用突破性的技术,从源头实现节能减排,特步与其达成合作,将意味其向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迈进了一大步。
其实,透过近些年特步在践行“可持续发展”这件事上所付诸的努力,足以看出该品牌的“大局观”。从产品研发再到品牌策略,特步不仅将环保看做自身的责任,更积极地向大众、向更多企业传递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以推动整个社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也期待,特步这样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有明确发展目标的品牌,可以在未来探究出更多有关可持续发展的优质解法。
关键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
头条
- 进博会各展台上各种直播设备林立 直播成为越来越多外商的选择
- 在整体上保持了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继续实行配额免费分配
- 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虚拟现实产业正迈入以产品升级和融合应用为主线的战略窗口期
- 很多具体制度安排含金量高短期可见成效 有利于解决个体工商户“急难愁盼”问题
- 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 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市场监管法律法规规章数据库
- 巩固成果守底线为保民生防通胀 前三季度农业收成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支撑
- 流动性优化定价效率进一步得到提升 科创板做市望迎来增量资金持续入场
- 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7.5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陕西外贸结构明显优化
- 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取得显著成效
- 增速较前8个月略降 我国进出口仍有信心克服国外市场压力安全承受能力不会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