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9日 16:20分享行业研究发现,新型实体企业能够在宏观上发挥对冲经济增速下行的作用,在中观产业层面通过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助力产业行业转型升级,在微观层面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数实融合大潮下,一批拥有传统实体基因、兼具数字技术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正蓬勃发展。
11月27日,在2022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上,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发布2022新型实体企业100强榜单,传化智联位居19位。新型实体企业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的企业类别,以实体性、科技性、生态普惠性为特征。这类企业既属于实体产业,又服务于实体产业,起到加速实体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可及性的作用。据悉,以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等为依据,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对1.7万家样本进行测评,产生2022新型实体企业100强,集中呈现了我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优秀成果及最新趋势。此次发布的全国新型实体企业100强中,制造业占六成,其中先进制造业36家,央企、国企以及A股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承担起数实融合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在“数据驱动,绿色发展”的战略指引下,传化智联持续深耕数字经济产业,积极开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今年上半年,全平台实现GTV462.54亿元,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9.58亿元,同比增长9.99%。与此同时,作为一家深耕物流多年的企业,传化智联以数字科技为“底座”,为中国制造企业提供端到端的智能物流供应链服务。在智能公路港方面,传化智联积极拥抱华为、海康、中国电信等高科技企业,并基于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黑科技”,共同搭建升级了多个智能架构系统。目前,智能公路港已从单个基础物流设施,进化为数智化的城市物流中心,并围绕“物流企业、货车司机、商贸企业”形成了新数字物流生态圈。此外,打造低碳绿色园区,传化智联以光伏项目为起点,努力实现园区“碳中和”目标。
在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传化智联同步建设线上数字货运网,为企业实现线上发货,运力、承运商“可视、可控、可管”等的供应链智能运营,并协同遍布全国的智能公路港地面网络,以数字化智能技术助力制造业客户转型升级。近年来,聚焦新能源、化工、车后、快消、高科技等行业,传化智联通过数字化交付手段,打造各行业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传化智联已落地运营奥的斯机电、海康威视、吉利汽车等国际知名品牌客户。通过传化货运网的服务,企业的到货及时率、客户服务满意度、账款支付效率提升;物流管理费用、平均订单执行时间、财务费用降低,物流效率显著提升。
可以预见的是,在自身科技创新的同时,新型实体企业还对外输出数字技术服务,成为助力千行百业生产工艺升级、经营效率提升的“数字底座”。伴随着数字科技与物流供应链的碰撞与融合,一个产业数字化与实体物流相结合的平台型物流企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
头条
- 进博会各展台上各种直播设备林立 直播成为越来越多外商的选择
- 在整体上保持了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继续实行配额免费分配
- 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虚拟现实产业正迈入以产品升级和融合应用为主线的战略窗口期
- 很多具体制度安排含金量高短期可见成效 有利于解决个体工商户“急难愁盼”问题
- 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 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市场监管法律法规规章数据库
- 巩固成果守底线为保民生防通胀 前三季度农业收成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支撑
- 流动性优化定价效率进一步得到提升 科创板做市望迎来增量资金持续入场
- 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7.5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陕西外贸结构明显优化
- 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取得显著成效
- 增速较前8个月略降 我国进出口仍有信心克服国外市场压力安全承受能力不会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