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微发酵活性面条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议在河南举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孟素荷等知名学者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对鲁花微发酵活性面条加工技术做出审评。评审团表示,“其在关键工艺和技术方面的创新,提升了传统面条制品工业化加工的技术水平,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据了解,鲁花集团2019年起,联合河南工业大学和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对传统手工挂面深入研究后,改造其生产技术工艺,独创微发酵活性面条技术,以现代生产还原手工挂面制作,增强面条活性,实现了技术工艺融合和产品品质创新提升,推动国内挂面技术的革新发展。
通过对传统手工空心挂面手工、半手工制面技术的研究对比,鲁花研发团队实现工艺提升,首创微发酵活性面条加工工艺,结合低温慢速、反复揉压加工技术,创新核心技术装备工艺参数,实现工业化生产。
其以保持产品活性为核心原则,从原料开始严格要求,精选高活力优质小麦,为研发微发酵活性面条奠定基础。在技术方面,通过“六艺”工艺新技术创新,将磨面、合面、揉面、醒面、擀面、晾面六个制面核心工艺及关键技术,推动全产业链条的整体提升;并通过低温轻磨制粉新工艺,获得粒度均匀、淀粉损伤适度的专用小麦粉原料,采用微发酵活性工艺,有效激活内源酶,促进氨基酸、矿物质和挥发性有机风味成分的转化和富集。
在此基础上研发的活性面条,具备“入锅易煮不混汤,入碗耐放不易坨,入口爽滑又软弹”三大特色,其在面香和口感上的提升受到了消费者喜爱。
“微发酵活性面条技术关键在于低温微发酵,利用小麦内源性酶发酵,促进微孔形成,更好的保留营养物质,丰富口感。对挂面产业链条的创新发展有很好的提升作用,符合未来食品‘高技术、全营养、智能化、可持续’的特点。”中国粮油学会首席科学家姚惠源表示。
2021年,中国挂面生产线的保有量是850条,产能已经达到了1,050万吨。而挂面行业结构性单一成为主要问题,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孟素荷表示,“在硬心挂面的红海竞争中,鲁花活性面条走进了差异化的蓝海,开辟了微发酵软弹面条的发展道路。鲁花以原创性的全产业链创新进入制面行业,对行业良性竞争起到拉动作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除此之外,专家委员会主任许为钢院士亦表示,“挂面是最普及的大众面制品,所以制面工艺的提升非常重要。鲁花实现了传统制面的工业化,这一点非常了不起。”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之一,近年来,鲁花深耕食用油、调味品、米面等多个行业,于2018年开始向新产业发力,着力将鲁花米面项目打造成品牌第三大支柱产业。目前,其已针对活性面条系列,建成示范生产线八条,实现完整的活性面条产业生态链。
未来,鲁花将继续以创新为引领,以技术成为企业发展、行业进步的动力,不断助力行业攀登新的工艺技术制高点;同时,不断推出健康、美味、营养的优质产品,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高品质的产品体验和健康生活的多元选择。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班期为两周一班的国际远洋航线填补了海南通往非洲的集装箱航线空白
- 实现跨境电商与网络直播的有效联动 曹妃甸电商产业发展跑出“新速度”
- 从明令禁止到有序放开 “网售处方药”开闸已历经多年探索与酝酿
- 金价下降叠加国庆传统婚庆旺季 上周末北京多家金店内迎来不少“淘金”客
- 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 就业物价等总体稳定多数指标好于7月
-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 未来中国外汇储备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 4大商圈将打造国际消费体验区 新IP将成为北京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标杆
- 短期“破7”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将出现大幅下行 双向波动是常态
- 有强力支撑和坚实基础做支撑 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 六大国有银行已调整个人存款利率 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15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