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冷链设施 产地与市场的桥梁
近期,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聚焦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合理集中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畅通鲜活农产品末端冷链微循环。这些措施,将为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强农产品抗风险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冷链仓储保鲜建设加速推进
近年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生产性配套设施加快完善,不少地方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运输和物流设施建设,加速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原产地保护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让农业“靠天吃饭”的模式渐渐成为历史。但农产品集中上市往往带来短时供求失衡,加之农业生产日益专业化、区域化,农产品呈现跨地域、反季节的大流通特征,电商模式兴起带动消费需求升级、多样,农产品冷库、冷链设施频频发出预警,不能完全满足庞大的农产品产销需求。
我国农产品运输损耗惊人
除了数量上整体不足,结构性矛盾、城乡发展不均衡也制约着农产品冷藏保鲜、冷链运输。尤其在农村、山地丘陵、偏远地区等,“少库”“缺链”导致一些生鲜农产品在“最先一公里”上保鲜不当、损耗惊人。有数据显示,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5%、57%、69%,远低于发达国家90%的平均水平;我国果蔬物流损失率达20-30%,远高于发达国家5%的平均水平;我国每年在运输中损失的蔬菜达1.3亿吨、果品达1200万吨,造成经济损失超过750亿元。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发展农产品冷库、冷链设施,降低产后损耗,增加储运能力,实现产品保值增值。
健全鲜活农产品运输冷藏体系是当务之急
当务之急是健全鲜活农产品仓储运输冷藏体系。各地应立足实际、合理布局,建立涵盖冷藏保鲜、产品集配、冷链物流等功能的服务体系,提升设施综合利用效率,让农产品带着十足“鲜”气走上百姓餐桌。引导市场主体在农产品生产重点地区、重要流通节点,打造冷藏保险服务平台和骨干基地,拓展分拣分级、集散配送、产地直销等功能,减少结构性、区域性、季节性市场波动,在延伸产业链中,让价值链升起来。
绵阳西部冷都做为绵阳市体量最大的冷库,冷库硬件设施完备,技术一流,集冷藏、冷冻、低高温区可调温控仓储,总面积约2万㎡,能够提供冷链运输、装卸、仓储一体化服务,以及集采分销、供应链金融等增值服务,满足农产品、肉类、冷冻食品、水产品、连锁餐饮等各类产品的全供应链服务需求,体系依托于线下专业市场的终端护航、面向全国48个市级产业的布局支持,真正的形成平台化的“智慧化”冷链供应链仓储体系,发展成为西部冷链物流龙头企业。
(绵阳西部冷都效果图)
各地应加快补齐冷藏保鲜设施短板
冷链物流是当前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短板所在。各地应依托冷藏保鲜设施,引导邮政快递、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等主体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在田头集货、快递配送、合作联营、上下游企业成网配套、检验检疫与产地溯源等方面构建“一条龙”式服务网络,形成一批“冷链物流+”的新业态新模式,提高冷链运输能力和效率。鼓励支持批发市场、农业产业园、物流基地等环节拓展冷链物流服务内容,加强智能分拣、全程温控、标准化管理等智慧冷链技术应用,通过先进的贮藏和管理技术,进一步降低腐烂损耗率。
(绵阳西部冷都实景图)
绵阳西部冷都项目占地408亩,总规划面积48万平米。项目旨在打造西部农产冷链第一城。全部建成运营后,将成为川西北最大的农产冷链基地,西部重点农产交易中心,服务范围可涵盖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地区,可辐射四川、重庆、陕西、甘肃等西部地区,同时满足川内外数千万人食品及日用品需求。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班期为两周一班的国际远洋航线填补了海南通往非洲的集装箱航线空白
- 实现跨境电商与网络直播的有效联动 曹妃甸电商产业发展跑出“新速度”
- 从明令禁止到有序放开 “网售处方药”开闸已历经多年探索与酝酿
- 金价下降叠加国庆传统婚庆旺季 上周末北京多家金店内迎来不少“淘金”客
- 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 就业物价等总体稳定多数指标好于7月
-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 未来中国外汇储备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 4大商圈将打造国际消费体验区 新IP将成为北京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标杆
- 短期“破7”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将出现大幅下行 双向波动是常态
- 有强力支撑和坚实基础做支撑 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 六大国有银行已调整个人存款利率 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15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