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叫做深爱,有一种文化叫传统文化,有一种技艺叫做紫砂壶技艺。深爱传统文化的关彦斌,自从接触到紫砂壶制作以来,便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就像他崇敬的儒学宗师张载先生一样:永远执着地将使命进行到底!
把古老东方文明现代化,讲好紫砂壶故事
关彦斌本来是一名汉语教师,教授外国学生中文,每年的薪资颇为丰厚,而且备受学生尊敬。但是在从业的第十年,他发现教洋学生固然能够弘扬中国文化,但是国内很多优秀的传统技艺已经丢失,这并不是教两句中文就能弥补的。为此,关彦斌投身到紫砂壶制作中。经过5年的学习,他不仅掌握了紫砂壶的基本制作工艺,更发现了紫砂壶的魅力。
5年时间里,关彦斌发现从形式到内容,从内容到本质,在紫砂艺术创作中,九九八十一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与传统文化的一次对话,也是一次学习过程,这种学习态度始终会贯穿在他的实践中。另外值得称道的是,关彦斌在制作紫砂壶过程中,还同时借鉴其他陶瓷艺术和国外陶瓷艺术形式,吸收中国传统艺术的相邻表现形式或元素,包括玉雕、木器家具,三代铜器等。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把古老东方文明现代化,讲好了紫砂艺术故事。正如关彦斌自己所说:“世上唯一不变的是永远在变,面对不确定的问题,要灵活变通、敢于创新。”
让紫砂壶回归艺术本身,展现传统技艺的魅力
虽然关彦斌是紫砂壶的爱好者,工艺的传承者,但是对于当今紫砂产业“过度繁荣”的现象,他却表示了担忧。如今紫砂壶市场很热闹,但圈子尚有些混乱,这造成了紫砂艺术的“非常规”状态。关彦斌说:“现在讲我们的经济要恢复到常规的状态,紫砂艺术市场也一样,但这还有一段路要走探索,现在一些紫砂艺术家,尤其是一些名气大的高工、大师作品价格之高让人难以理解,这是不正常的炒作现象。”因此,虽然关彦斌的紫砂壶技艺已然较高,且作品独具特色,但从来不会标出过高的价格。
他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性消费,紫砂壶走向常规、常态化,这对于紫砂壶市场的长久发展是有益的,不会一下子掏空市场潜力。同时,这样也能让紫砂艺术家沉下心来,安心坐在泥凳上做艺术;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紫砂艺术的魅力!
关彦斌老师在创作紫砂作品的时候,心怀着对紫砂艺术创作的探索与创新,关彦斌老师对紫砂文化的继承一直深藏于其作品当中。希望未来,关彦斌老师能够继续潜心紫砂壶的制作,重现传统文化技艺的魅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头条
- 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 自然资源部进一步明晰土地利用计划指标配置规则
- 设置4个主题区域 服贸会工程建筑专题展9月1日在北京首钢园12号馆正式开展
- 前7个月我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 进出口实现了较快增长
- 以消费精品为主题 消博会为推动全球商品和服务对接的桥梁产生积极影响
- 数字化的消费生态系统将给消费带来新的提振 会成为新的潮流趋势吗?
- 相对数值高基数庞大 小镇青年正在成为经济增长中的主力军
- 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知识产权鉴定对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 “六大门派”企业纷纷盯上这一赛道 预制菜的潜在风险不可忽视
- 载柴油发动机等货物 双向对开的中越班列为物流降本增效打开了新通道
- 上半年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