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湖北日报讯(记者方琳、通讯员高翔)3月26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应邀参加首期耕塾基金创新创业论坛,他以“创新人才的素养与情怀”为主题,分享了其创新教育理念与思考。
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报告厅进行,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论坛演讲一开始,李培根就提出他对创新的看法:“优秀、顶尖的创新人才要有更高的创新要求,仅仅因为需求而出现的创新不是原始创新,不是颠覆性创新。”
作为我国制造业信息化领域领军专家,李培根认同德国技术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德绍尔提出的技术的本质——它使我们瞥见紧闭的存在深处。而追求“紧闭的存在深处”,就是原始创新。并非只是人有技术,但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创新,通过创新改变存在环境与方式。“所以,我们要在‘人’的视点上看创新教育。教育要植根于人的存在的意义,即使科技教育也不能忘记对人的存在意义的追问。”
李培根谈到,目前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在人工智能时代,很多工作岗位受到冲击,职业形态也发生着巨变,工程教育不能仅满足产业现实需求,还要引领产业对未来人才需求。因此对教师的思维产生极大挑战,这种思维要超越现有的学科界限,超越物理、现实空间等,还要超越常规思维方式,培养批判性思维、整合思维、溯因逻辑等。思维方式的培养甚至比具体的知识更重要。李培根强调“创新需要人文情怀”,“越是做大的创新,越需要内心世界的支撑,才能耐得住寂寞。”
在交流互动环节,李培根聊起前段时间他在国外与ChatGPT进行“对话”,“对我提出的技术问题,它的回答相当圆满,甚至比教师都圆满。但我们要有一个自信:人不是工具,它才是工具,我们要利用工具去提升人类的创新能力。工具可以拓宽我们在知识面的联想范围,更有利于创新。”
李培根提醒师生们,不要沉迷于知识的细节,不要仅就技术论技术,要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尽可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希望我们能在更高的境界认识创新,并自觉转化成行动。”
据了解,2022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中的多位创业者和企业家共同发起向学校捐赠2000万元,设立“耕塾创新教育基金”,助力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高质量发展。基金关注耕耘在以人为本的教育、尤其是创新教育园地的实践者们。主要用于奖励和支持主动探索面向未来先进教育理念的教育家、教育活动实践者和活跃在创新实践前沿的青年学子团队。
关键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