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月19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2023年产业大会在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会议中心召开。此次大会的主题为“智电新引擎·蝶变新能源”,大会由一场主论坛和“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建设”“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应用”两场分论坛组成。新能源汽车低碳环保、动力性能强,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中的重要一步。要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等,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安全、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节能减排,助力全面实现“双碳”目标。
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倡导绿色低碳出行。2022年,我国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879亿元,同比增长92.6%,新能源汽车产销实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7%和93.4%。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新车销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由2021年的1/8增至2022年的1/4,新车销售中每4辆车就有1辆新能源汽车,政策资金引导作用成效显著。下一步,要持续推广车购税免征政策等系列税费支持政策;出台运营补贴、通行路权、用电优惠、低碳排放区等支持政策,大力提高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应用比例;继续扩大二手车的流通,推进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推行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
加快核心技术攻关,为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汽车是一个典型的集成技术,需要多个层次、多个领域的通力合作,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是动力电池,要加快动力电池存储容量技术研发,促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效率和续航能力获得更大突破,鼓励无线充电、智能充电、大功率充电的技术创新;加快动力电池安全防控技术攻关,提升动力电池热失控报警、安全防护、低温适应等性能水平;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研发,突破单车感知决策、车路协同、人机共驾、以及各类信息安全威胁等若干核心关键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等,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存在短板,急需合理布局充电设施,提速建设充电站、充电桩。比如扩容升级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加快居住社区、停车场、加油站、公路沿线、客货运枢纽、郊区乡镇等建立充电站、充电桩,帮助解决充电桩不足、充电难、充电慢等问题。优化充电桩安全等级、操作界面,进一步提升充电桩使用率。同时,还要加强充电设施运维管理,完善充电车位管理配套措施,处理好充电车位被占用的情况。通过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等,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促进汽车产业节能减排,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举措。发展新能源汽车,打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新模式,为交通领域清洁低碳转型、落实“双碳”目标助力。
稿源:荆楚网
作者:万俊峰(湖北孝感)
责编:廖逢倩
关键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
头条
- Xinhua Commentary: Global Civilization Initiative injects fresh energy into human development-每日信息
- 重磅微视频:春天的启航 当前观点
- 美联储紧急贷款飙升至新纪录 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天天微资讯
- 美国2021年孕产妇死亡率再次上升 非裔情况最严重
- 美国两日内发生第四起火车脱轨事故:21节车厢倾覆 部分车厢裂开
- 巴西经济学家:中国数字化转型和移动支付令人印象深刻
- 【环球速看料】文明的坐标·洋主播探馆丨香料也能当药材?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 全力保供农资 各地有序推进春耕备耕工作 当前消息
- 全球连线|中华文化的“青春力量”:迷“国剧”,传唱“中国腔”
- 动态焦点:全球连线|中华文化的“青春力量”:爱“国学”,传诵“中国韵”